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提出“加快形成乳业新质生产力”“加速食品创新配料落地应用”“加强学生饮用奶推广”等七项建议,助力打造更具韧性的奶产业链,为保障国家“奶瓶子”安全、提升国民营养健康积极贡献蒙牛力量。
研发+数智“双轮驱动”打造奶业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下,面对奶业“品类多元化不足、供需均衡性矛盾和产业链韧性不足”这三大顽疾,如何加快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史玉东表示,与国际领先市场相比,我国乳制品消费品类较单一、综合利用率低,尤其是配方乳粉关键功能基料“卡脖子”问题依然严重,严重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突破行业这些“瓶颈',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蒙牛提出多项建议:一方面,要做大做精乳制品深加工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头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发,加快解决关键原料保障及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加产品品质、扩大市场规模,做强液态奶基本盘;此外,还要聚焦精准营养、运动营养、益生菌等高潜力领域,鼓励企业拓宽行业新赛道,并在政策法规支撑、项目匹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
近年来,蒙牛在研发创新、数智转型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在科研创新方面,蒙牛长期投入的国产益生菌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s),相继通过了中美两国审批认证,一举打破了国外对核心原料的垄断;在数智化方面,蒙牛宁夏全数智化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成为中国奶业首家、也是全球首家液态奶灯塔工厂,凭借“三个一百”的年度最高人效比,引领全球奶业稳步走向新质未来。
多举措发力 全面增强全产业链韧性
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其健康持续发展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和“稳定器”。当前,受宏观环境叠加行业周期影响,我国奶业正经历深度调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保障措施,支持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史玉东建议,在上游,应通过技术赋能、采购降本、金融支持等系列措施,引导牧场降本、提质、增效,帮助牧场渡过难关。同时,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储机制,有效解决奶业周期性供需矛盾和压力。
长期以来,蒙牛为助力上游稳定发展,连续实施了“六大利益联结”“十项支持举措”等上游支持措施,持续与奶业上游牧场、农牧民紧密联结,每年在全国带动600多万亩优质饲草种植,170多万头奶牛养殖,累计发放奶款3200多亿元,投入上游扶持资金近4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4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彰显了行业龙头和链主的责任担当。
加强学生饮用奶推广 护航青少年营养健康
国民健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其营养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史玉东表示,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充足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尤其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近年来,通过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我国学生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仍该计划目前存在推广普及率不高、组织管理不健全、引导促进不够等问题,亟待政府部门合力推动,加强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让更多学生受益。
史玉东表示,建议将改善学生营养健康行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落实。同时,要建立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专项资金,并加强政府管理引导和学生营养立法,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学生奶推广。此外,还应加强公益支持和营养健康宣传,科学引导消费,为青少年营养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奶业国家队,蒙牛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持续推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落地,目前蒙牛学生奶已覆盖20000余所学校,保障800万名中小学生每日供奶。此外,蒙牛还启动公益项目“牛奶助学计划”,并升级为“蒙牛营养普惠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累计捐赠10亿元,覆盖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惠及学生2500万人,持续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保驾护航。
为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和产业升级,蒙牛本次还提出要推动食育立法,加强食品声称管理制度建设,以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全面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面向未来,蒙牛将坚决扛起中国乳业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坚定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民族奶业振兴上勇当领头牛、树立新标杆,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