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政协第十届灵石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石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郭华:非遗保护既要有“心”也要有“方”
近年来,通过有效地传承保护,灵石县的非遗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存续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经常性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增进社会公众对非遗的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非遗保护工作与县域重大战略紧密融合,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伴随民众参与度日渐加深,越来越多的非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加深对非遗的了解,加入非遗保护的大军。但与此同时,一些非遗项目和旅游融合层次不高,存在盲目跟风、简单模仿的现象。
非遗无价,保护有方。非遗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为此,郭华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加强对非遗认定和使用的监管力度。二是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社会 经 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非遗的准确概念和内涵,让人们了解非遗与一般文化现象的区别,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旅游等方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擦亮非遗这张传统文明“金名片”,让灵石县的非遗绽放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王琼:“千万工程”照亮“万家灯火”之路
去年以来,灵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千万工程”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实施六大行动、19项任务,推进“十乡百村”示范创建行动,“村美、业兴、民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具规模。然而,乡村发展仍面临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等诸多挑战。
为此,王琼建议:一是产业兴旺是关键,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种植基地规模化、加工技术现代化、产品销路多元化。同时,在品牌建设上做文章,结合灵石特色文化,探索“文、旅、农”融合发展,为我县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二是人才振兴是支撑,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联合高校开展当地人才的“定制化”培训以及“定向”培养,签订就业承诺协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我县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要;三是组织振兴是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士文:为健康“加码” 为幸福“加温”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要求,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如何满足百姓就近看上病、看好病、负担少的需求,进一步织密医疗这张民生保障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为此,张士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构建功能完备的信息化平台,采用线上点餐式操作流程,实现线上与线下医疗及健康保健服务的无缝衔接;通过资源整合,组建涵盖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医疗与护理健康服务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为文旅、康养、企业、酒店、社区及乡村等领域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大健康保健的综合 效应。二是成立由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构成的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团队,拓宽服务范围和对象,提供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在内的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此外,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优化。
闫素梅:探索灵石全域旅游数字化赋能
2025年是AI开始下沉到各行各业的元年,文旅行业也捷足先登。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和旅游部也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全域旅游数字化指明了方向。
目前,“畅游灵石”小程序的应用为全域旅游数字化管理创建了基础信息,游客通过小程序购买联票,畅游灵石四大景区,并可以在小程序实现灵石文创、土特产品的购买;灵石各大酒店、民宿也上线,并可清晰为游客画像,为全域旅游的营销精准定位做出有效的数据支撑;王家庄园引进了XMETA机遇时空元宇宙VR全感乐园,为山西省数字旅游创新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为此,闫素梅建议,一要夯实数字化基建,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效能和游客体验的重要路径。二要创 新 数字化场景 ,是推动文旅 产 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游客体验和运营效率的核心驱动力。三要发展数字化管理,是提升旅游行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游客体验的关键路径。四要完善数字化营销,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目标客群、提高转换率的关键举措。五要强化数字IP衍生,是推动文旅产业价值延伸、增强文化传播力与商业变现能力的重要路径。
樊玉宝: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灵石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始终秉持“植根县域、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扎根乡土、知重履责,承担着县域90%以上涉农贷款、8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和30余项惠农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全力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累计为辖区近22万客户提供了各类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如何更好的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樊玉宝建议:一是助力传统产业“再升级”,积极对接县重点项目建设,延伸服务链条,深耕产业链金融,助力传统产业再升级。二是深耕普惠金融“责任田”,积极响应“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全面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精简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让金融服务触达更多家庭,推动乡村经济繁荣。三是点燃文旅建设“新引擎”,主动对接旅游景点周边有融资意向的个体工商户,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为文旅产业“景”上添花。四是助力小微企业“再腾飞”,坚持让利于企、让利于民,有效缓解企业到期贷款转贷的融资成本,加强贷款利率调控与优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前行。
原国双:煤矸石治理 任重而道远
煤炭是灵石县主要的能源资源,目前,全县现有正常运行、实际排放矸石的企业145户,其中煤矿32座,洗煤企业113户,全县堆存矸石量超过2亿吨。灵石县作为煤炭大县,煤矸石的处置和利用将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如何安全且环保地处理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一直是灵石县煤矿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为此,原国双建议:一是严格执行处置标准,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完善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日常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开展检查,掌握准确情况,对于建设和管理达不到标准的储煤场、矸石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坚决消除污染源头;二是借鉴成功先进经验,拓宽综合利用途径,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同时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探索出适宜灵石县煤矸石成分特点的综合利用路径;三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行业发展 壮大,建议参 照 外地经验,出台灵石县煤矸石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方案,制定详细配套政策,明确具体激励措施,积极扶持和引进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示范企业,在2-3家示范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通过延长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大量消化全县存量煤矸石等固废,提高灵石县煤矸石等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韩俊媛 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