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2版:关注

森林火灾怎么防、如何逃生避险?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当前我国已进入春季防火紧要期,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如何、怎样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如何科学逃生避险……针对社会关切,应急管理部当日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系列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知识。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世界多国爆发大规模森林草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前些天,陕西秦岭山区路边枯草起火,王希盈“教科书式”组织灭火,成功阻止了火势蔓延,充分体现了群防群治的作用和人民防线的重要性。王希盈和她的小儿子、儿媳被西安市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评为“最美秦岭保护志愿者”。

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如何?

  森林草原火灾是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从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总体呈下降趋势。”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司长杨旭东说。
  数据显示,1950年至1989年,我国每年森林火灾平均起数约为1.6万起;1990至2020年,已经降至6000起左右;2021年至今,进一步降至千起以内。
  当前正处于春季防火期,气候干燥,大风天气频发。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会商研判,今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并发展,高火险区域将不断扩大,呈现“南北并重”态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

春季防火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杨旭东介绍,总体来看,祭祀用火、农事用火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占起火原因的比重超过90%。
  清明节将至,野外祭祀活动通常要点烛、燃香、烧纸以及燃放烟花爆竹,这些活动都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造成森林草原火灾的原因当中,祭祀用火排在第一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孙龙建议,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设立便民集中的祭祀地点,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和管理,减少失火的风险。民众去森林草原地带祭祀时,倡导用献花、除草、种花、植树等方式来祭奠亲人,做到祭祀时少用火、不用火。
  此外,春游踏青、进山入林的人逐渐多起来。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高玉红提示,不要携带火种进山入林,选择无火露营的方式,使用自热食品或非明火炊具,并做好对少年儿童的看护、教育,避免因玩火引发火灾。

农事用火应该注意些什么?

  当前各地农事用火增多,孙龙认为要从3方面着手,预防“跑火”。
  一是开展农事用火之前,要向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办理野外用火的审批手续。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要督促用火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要落实监管用火现场的责任人。同时,要事先清理邻近林地和草地的边缘可燃物,形成隔离带。
  二是在用火时要关注天气预报,严禁在高温和大风天气用火。一般要在火险天气等级三级以下才能用火,用火时要携带灭火工具,注意看守,要做到“用火不离人、离人不用火”。
  三是用火之后,要全面检查用火区域,用土或者水来熄灭余火,并且要确保明火全部熄灭后才能离场,做到“残火不过夜”。

野外遭遇山火应该如何应对?

  “遭遇山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冷静、判断火势。”孙龙介绍,如果火势比较小,可以利用身边的树枝拍打火苗,或者用土覆盖的方法来控制火势;如果火势较大,要避免与火直接对抗,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至安全区域,等待专业的扑火队伍来处置。
  撤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孙龙带来4点建议。
  一是要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优先选择向逆风或侧风方向逃生,往开阔地、道路或者河流等没有可燃物的区域逃生,千万不能顺风跑。
  二是要降低重心,避免吸入浓烟。火场周围浓烟密布,要用湿毛巾或者衣物来捂住口鼻,防止过多吸入浓烟。烟是往上升,身体越低越好。
  三是要前往空旷地、烧过的地方、岩石区、溪流边等安全区域躲避,千万不要进入密林、草丛或者谷底等危险地带。
  四是要及时求救,拨打12119或者向外界发送位置信息。如果手机用不了,可以利用鲜艳的衣物或者旗帜放在较为明显的位置挥舞,等待救援队伍快速发现自己。
  12119是全国统一的森林防火报警电话。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提醒,报警时注意做到“三个讲清楚”,即尽可能讲清楚具体地名、山名;讲清楚火势大小和植被情况;讲清楚报警人的姓名、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精准调度救援力量。

雷击火有没有什么预防措施?

  雷击火简单来说,就是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它一般发生在雷雨季节,尤其是春夏之交。雷击火实际上是闪电击中树干或者枯枝落叶,闪电最高的温度可以达到几千度,可以瞬间点燃树干和枯枝落叶,这时候火就烧起来了。尤其在森林中还有一些含油脂非常高的树种,像松树,它就特别容易被引燃。
  孙龙介绍,一是充分利用雷电监测系统,监测雷电天气的动态,精准把握落雷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发挥我们国家整个监测体系作用,比如高山瞭望塔,加密瞭望,地面的护林员也会反复核查落雷区,同时巡护飞机和无人机也会针对性地进行巡查,目标就是做到小火早发现。
  二是直升机载人巡查或者吊桶寻找烟点,一旦发现烟点或火点,立即实施吊桶洒水灭火,或者是机降扑火队员扑救。
  三是在一些雷电高发的区域,地面的扑火队员靠前驻防,做到快速出动、快速到达和快速扑救。

不同等级的火险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通常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风险情况,其严重程度和对民众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孙龙介绍:1级(低火险),这个时候空气比较湿润,地面也比较湿润,火是着不起来的,可以开展野外活动,也可以进山踏青。但是,也要注意不能乱扔烟头。我们叫“安心走,火烧不起来”。2级(较低火险),这时候天气和一些枯枝落叶稍微干燥一点,可以进行野外活动,除非你主动点火,一般是着不起来的。但要特别注意,最好不要在林子当中用火。我们叫“风险小,别大意”。3级(中等火险),这时候天干物燥,枯枝落叶是可以被点燃的,一旦点燃,火还不小。野外尽量不能用火了,林区也可能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包括我们所说的烟头、明火都得管住。我们叫“小心点,火苗说来就来”。4级(高火险),这个时候整个森林就是一点就着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严禁野外用火,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个时候就尽量少地去野外活动。林区可能会封闭,巡逻人员也会加强检查。我们叫“火一来,扑救都难”。5级(极高火险),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极端干旱,还有大风天气。树木和草丛就像火药桶一样,一旦烧起来,火势会非常大,火的强度也很大,蔓延速度也很快,可能会出现重特大森林火灾。这时候林区通常就会全面封闭,严禁一切野外火源,政府可能会发布紧急防火令。我们进入林区就要特别小心,我们叫“进山危险,火烧连天”。

飞机在森林火灾扑救中有哪些优势?

  森林草原火灾爆发后是非常危险的,火的强度也非常大,经常数百米外都能感受到热浪滚滚,人往前靠近是很困难的。现在我们采取扑救火灾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地面扑救,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方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以及王女士这样自发组织起来去扑火的群众。另外一种是空中扑救,就是飞机灭火。
  杨旭东介绍,飞机扑火有三个优势,第一是反应速度快,火情能够及早处置。2024年夏季大兴安岭林区在很短时间集中爆发了多起雷击火,由于很多地方没有道路,车辆无法通行,且植被茂密,人和车辆行进都非常困难,这个时候使用飞机灭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飞机能够不受地形限制,直达火场,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
  第二是飞机灭火效率高。以常用的灭火飞机卡-32为例,一个架次能在空中飞行2个小时,执行10次灭火任务,总洒水50吨,是2500个消防队员人工用水量。所以说飞机的灭火效率非常高,只要给足油,可以反复工作七八个小时。
  第三是飞机不光能够直接扑灭火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运兵,比如森林火灾往前蔓延,指挥部可以根据火势蔓延的方向作出提前预判,通过飞机运兵,把消防队员运到火灾前方,打隔离带阻隔大火蔓延,然后再和后面队伍前后夹击,能够达到迅速灭火的效果。

林场在春季防火方面有哪些应对办法?

  当前,森林防火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期、紧要期,针对气温回升、风干物燥,还有春耕和踏青等人为活动频繁的问题,林场主要从深化宣传教育、强化火源管控等方面开展工作。高玉红介绍,一是全面加强防火宣传。林场组建了森林防火队、巾帼巡护队、防火宣传队,进林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农户,面对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二是强化火源管控和巡护力度。成立了督导检查队,层层压实防火责任。各检查站入口严格执行火种留存、进山登记。护林员、森林防火队员24小时在林区集中食宿,死看死守,加强巡护瞭望。确保一旦发生火情,早出警、早处置、早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截至目前,已经实现林区内27年零火警。

常用的灭火飞机发挥哪些作用?

  我国在1952年就成立专门机构来执行飞机灭火任务,历经70多年时间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
  杨旭东介绍,我们主要使用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与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现在森林航空消防主要以直升机灭火为主,主要机型包括米-26、米-171、卡-32、直-8系列飞机,同时还使用“小松鼠”等类型的飞机担任指挥机。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我国拥有自主研发的固定翼大型灭火飞机AG-600M。它是水陆两栖、能在江河湖海水面上直接起飞的灭火飞机,载水量达12吨,目前已投入试用。除此之外,还有两架载水量为6吨的新舟-60已经投入灭火战斗。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应用到森林航空消防中。无人机既可以携带灭火弹直接扑灭山火,还可以在原始林区或者遇到信号不好时,带上相应的通信设备组网,以确保通信顺畅。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森林航空消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有力的进步。(本报综合整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