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灵石县文物所接到两渡镇提供的文物线索后,及时组织“四普”工作队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工作。
据了解,新发现遗址位于平泉村西南800米处的多级台地上,地势平缓,东南高,西北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60余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断崖上不断有暴露的遗迹遗物,文化层厚度约1—2米,地表遗物较为丰富。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有多个灰坑、竖型土穴状建筑、白灰面房基等遗迹现象。在现场采集到红陶、灰陶、黑陶等各类陶器残片,根据色泽、纹路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工作人员借助无人机、RTK等专业技术和设备,对遗址边界范围进行了打点测量、照片采集和信息收集工作,并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录入上传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系统中。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平泉村就有人类生息,对研究灵石县古代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考古价值。下一步,县文物所将组织专业的考古团队对遗址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更好地了解遗址的价值和意义,为后续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普查队在平泉村还发现古建筑培阑第民居。按照“四普”新发现文物采集标准,完成了实地测量调查,并现场绘制了平面草图以便文物复核。这两处新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了平泉村的文化内涵。(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