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两级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构建“预防+审判+执行+救助”全链条保障机制。近三年,全市法院依法高效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855件,累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用司法温度守护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打造专业审判“快车道”。组建劳动争议专业审判团队,建立“立审执”一体化绿色通道,妥善处理涉及劳动就业、社保缴纳、工伤赔偿等纠纷,确保劳动者“劳有所得、伤有所偿”。创新“要素式审判”模式,提炼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立案、庭审、文书制作等环节的各要素,打通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快车道”。
织密欠薪治理“防护网”。构建“法院+人社+工会”协同治理机制,开展“护薪”专项行动。针对劳动争议案件中暴露的企业用工问题,制发司法建议书,指导企业完善用工制度。通过“预罚款通知书”“失信预警”等柔性执行措施,促使欠薪案件自动履行,让农民工不再“忧薪”。
创新权益保障“暖心包”。对经济困难的劳动者,推行诉讼费缓减免政策,发放司法救助金,帮助数百名劳动者走出诉讼困境。联合工会、民政等部门,为因工伤致贫家庭提供“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双重保障,传递司法温度。
构建和谐用工“新生态”。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通过专题宣讲、法律咨询,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与市工会、市工商联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诉调对接机制,促成大量纠纷平和解决,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实现双赢多赢。
亮剑执行攻坚“组合拳”。对拒不履行劳动报酬支付义务的“老赖”,重拳出击,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追究刑事责任多管齐下。通过“三晋执行利剑”行动,涉劳动者权益案件执行到位率超90%。建立“执行不能”案件专项救助机制,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困难申请人实施兜底保障,切实打通权益兑现“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