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零陵区自来水公司 唐湘梅
摘要:供应链模式中的企业工商管理对于经济结构转型至关重要,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协同以及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为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企业需要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促进数字化供应链的构建,并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对供应链的运行进行优化。本文从资源配置、产业链协同、风险管理等视角对供应链模式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层面上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模式;企业工商管理;经济结构转型
传统企业工商管理模式面对供应链模式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挑战,已逐步显露出效率低、协同难、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供应链模式对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对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对供应链时代企业经济结构转型起到有益参考作用。
一、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企业通常囿于信息不对称和协作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出现了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而供应链模式的企业工商管理在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支持下,可以突破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使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互动成为可能。这就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供应商供应能力和自身生产运营状况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科学、合理地计划和配置资源。
(二)促进产业链协同
产业链协同不是企业之间单纯的业务合作,它涉及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深度整合和协同运作。企业的工商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打破了传统产业链中企业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情况,使得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能够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供应链所具有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使企业在市场波动、自然灾害和政策调整中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企业的工商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全方位且高度灵活的风险管理框架,为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时提供了稳固的支持。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尖端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市场研究工具,敏感的识别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元素。
二、供应链模式下经济结构转型的优化对策
(一)技术赋能,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不是单纯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它是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下,实现供应链各环节深度改造和全面提升。大数据技术就像一个敏锐的“市场的洞察者”,企业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大量供应链数据来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趋势、消费者偏好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运行状态为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库存管理优化提供了扎实的决策数据支持。物联网技术充当了一个“实时连接人”的角色,确保供应链中的设备、产品和物流等关键要素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企业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运输状况、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供应链透明度和可控性。
(二)管理创新,柔性化组织重构
传统的组织架构通常表现出层级分明和部门壁垒严格等特点,当面临供应链复杂变化和市场需求快速迭代的情况下,表现出响应缓慢和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而柔性化组织重构的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一僵化的模式,建立一个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信息共享是纽带,反应迅速是重点的组织体系。一方面企业需要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降低管理层级、给予基层员工较大决策权和自主权使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增强组织敏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注重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建设,突破部门之间的边界,形成面向项目或者任务的跨功能团队,推动组织内信息自由流通和高效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运作。
(三)政策协同,制度环境优化
供应链所具有的复杂性和跨区域,跨行业等特点决定了单一政策或者孤立制度很难有效地应对它所面临的众多挑战,政策协同和制度环境优化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合作。政府要在跨部门的政策协调中起主导作用,破除政策壁垒形成政策合力。
三、结语
本文研究供应链模式中企业工商管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功能,发现企业工商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协同以及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方式来促进转型。针对转型需求,提出三大对策:技术赋能(数字化供应链提高效率)、管理创新(柔性组织提高了适应性)和政策协同(改善制度环境,确保稳定),三者互相促进,构成转型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冬岩.供应链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3(5):200-202.
[2]袁君霞,吴海宁,玥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供应链优化路径[J].时代经贸,2023,20(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