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安琪 杨展
项目设计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针对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更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基于项目设计的特点、结合项目设计的活动过程,老师在指导策略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引导学生提出恰当的项目设计课题
项目通常具有确定的目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中小学生的项目选择应结合校园、家庭、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从内容看,项目选择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艺术类项目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三种。社会性活动设计,如策划一次环境保护活动、设计一个学生社团的组织体系等;艺术类项目设计,如设计一份班级形象宣传画、设计一个雕塑方案等;科技类项目设计,如小发明小制作设计、“生物角”规划等。
从表现形式看,项目选择可以是设计或改进一项产品,如儿童拖把、校园警语标识等,并运用于学习生活;设计与改进某一个系统,如设计与管理班级图书角等,并创造出实施方法;设计并组织一项活动,如设计与实施年级足球联赛等。
具体选定题目时,不能由老师代劳或者老师出题,由学生从中任选。这样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要让学生自己去选题,老师只提参考建议。老师要帮助学生把项目设计的课题合理化。
首先要把握项目设计课题的原则,即课题范围不能太大、要切合实际,要力所能及。如:有的学生就设计“环境保护”、“呵护地球”等,这些课题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太广泛,并不适合作项目设计的课题。相应的,老师应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其中个别因素、个别方面,如:水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等小课题,并把这些小课题再分解为更小的课题,如: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废纸的回收与利用等。
二、指导学生合理制订项目管理的计划
在课题确立后,通常要经历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社会考察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完善项目设计初略计划,制定出合理的项目管理计划: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具体做的事情进行详细的内容、时间、达成度等方面的安排,给具体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项目管理计划要符合逻辑性并且是可以达到或完成的。学生所制定的计划应体现:(1)在项目或活动的目标安排上是合情合理的;(2)计划是合逻辑且能实现的;(3)反映了对相关的先例和规则的研究;(4)重视所有的相关因素,选择并确定有关资源;(5)根据项目学习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通过讨论达成分工;(6)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书面形式的项目设计方案,语言流畅以便于同伴能应用它。
项目管理计划完成后,通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项目计划的口头陈述,这有助于学生整理项目设计的逻辑思路,正确评估计划的合理性,进一步修改计划。某些社会性活动的设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排练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项目设计计划,而不是为了进行成果展示。把项目设计的详细管理计划作为活动的最终成果,而并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去实施这些项目设计计划,没有按照预计的目标从实际操作中去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研究结果实际是怎样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项目设计的实践,是具体操作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要求学生按照原有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并适当地调整计划安排:例如高效率地运用时间、金钱、人力、资源和工具;对意外情况作出有效的回应;能够运用量的或质的方法来评价项目或活动的成功状况;能为随后的类似项目或活动制定计划和组织推荐书等等。
在这一阶段的指导中,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过于关注设计的“产品”。项目设计通常在活动的开始就需要在头脑中预先设想解决这个问题的结果或勾画出一个最终的结果(一种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然后为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而进行计划方案的设计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但一些学生把项目设计当作“制作课”,只要有实际的“产品”拿出来呈现就可以了,甚至常常以一些机械重复的制作活动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过程。忽略了项目设计活动作为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去解决问题。
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项目设计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学生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尽管项目设计是偏重于操作和实践的活动,需要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但并不是完全机械地实施的过程,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还需要实时考虑这个计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可以达到。
老师要提醒学生留意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相关因素、提醒学生认真进行完整的活动记录、结合原有计划对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解释。老师在这一阶段的指导时,通常以帮助者角色出现,只恰当地提供一些帮助,还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