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8版:山西

筑牢地质灾害“防护墙” 守护群众安全“生命线”

  “五一”假期,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方位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力度,全力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规资部门累计出动排查人员300多人次,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30余处,其中人员密集区域隐患点30处,发现并整改隐患20余项。(来源:5月8日《应急管理》周刊)
  地质灾害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的行动值得点赞,但守护群众安全“生命线”仍任重道远。随着雨季即将来临,筑牢地质灾害“防护墙”,成为当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持续强化隐患排查、完善预警机制、落实防范措施,才能切实抵御地质灾害风险,为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要压实责任链条,当好“责任田”的守护者。地质灾害防治,落实责任是核心。我们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增加动态巡查频次,紧盯重点隐患区域,构建“点点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户户有人包、时时有人查”的防控格局。要通过划分责任片区,让基层干部与监测人员明确各自负责的隐患点,定期巡查与上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要科技赋能防控,打造“智慧库”的运用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也迎来了新契机。从传统的埋桩法、埋钉法,到如今的气象和水情预报、防汛监测与预警系统,再到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仪等先进设备,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科技正在重塑地质灾害防治模式。我们要积极拥抱科技,打造“智慧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防体系,科学设置预警阈值,实现精准监测与及时预警,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赢得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强化综合治理,勇做“攻坚战”的冲锋者。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我市人口密集,要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一方面,对一些小型隐患点,可采用加固、排水等工程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对于大型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要进行整体规划与治理,如修建防护堤、开展生态修复等。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勇做“攻坚战”的冲锋者,才能全面提升我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信,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压实责任链条、科技赋能防控、强化综合治理,就一定能筑牢地质灾害“防护墙”,守护群众安全“生命线”,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作者:太原市万柏林区千峰街道公园路社区 刘雁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