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产业发展

平遥牛肉集团:老字号谱写新答卷

  五月的晋中大地,麦浪翻滚,果香四溢。在平遥牛肉集团成立30周年庆典上,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自1995年组建以来,这家老字号企业累计上缴国家税金74453万元,其中2024年纳税额突破1亿元大关,实现利润与税收“双过亿”。从濒临市场边缘的地方特产企业,到年纳税超亿元的行业龙头,平遥牛肉集团用三十年时间,在三晋大地上书写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税收贡献同频共振的精彩篇章。

一条跨越三十年的增长曲线

  回溯1995年,平遥牛肉产业正经历时代风雨,平遥牛肉集团在政府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时任商业局局长的雷秉义接过重担,带着“把平遥县牛肉集团公司办成晋中地区办成山西省的龙头企业”的使命,开启了艰苦创业之路。初期的集团不过是个年纳税规模有限的小型食品企业,受制于传统工艺和单一市场,发展举步维艰。
  转折发生在2000年的民营化改制。企业放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2005年销售收入首破亿元,纳税能力逐步提升;2011年随着3万头肉牛屠宰线、年产二万吨平遥牛肉生产线投产,全产业链布局成型,纳税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平遥牛肉文化中心开业、2023年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AAA级景区,文旅融合战略让企业营收与税收再上新台阶,2024年纳税额达1.02亿元,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税收增长的双引擎

  在平遥牛肉集团的厂区,从青贮饲料车间到智能化屠宰线,从传统腌制工坊到文化旅游展厅,一幅“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分割—深细加工—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图景徐徐展开。企业通过自建肉牛养殖基地,实现饲料自给与成本控制;依托工业化旅游开放工厂、文化中心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推动“文化旅游”与产业结合,形成新的增长点。
  文化,是另一个关键密码。企业将“品不良在于心不正”的质量理念、“诚信比荣誉更重要”的价值观等融入品牌基因,从“走冠云道路”的初心到“先进文化引领先进产业”的战略构想,沉淀出独特的“冠云故事”文化脉络。以集团企业标准为版本的“地理标志产品平遥牛肉”运行20余年,雷秉义主编的《平遥牛肉》一书再版发行,技术开发部经理入选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进一步强化行业影响力。

税收贡献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长

  “企业发展得越好,越要懂得回馈社会。”董事长李增富在30周年讲话中表示。集团组建初期仅有十几个党员的党支部,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2个党支部和153名党员的县委直属党委,始终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集团积极参与冠云神龙、脱贫攻坚、修冠云桥、赞助半程马拉松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经世济民”的理念。
  税收数据的背后,是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实力的提升。30年来,该公司总资产比1994年增长41.28倍,年销售收入增长144倍,年实现利润增长505倍,纳税能力随效益同步提升。经济开发区主任刘光明在庆典致辞中指出:“平遥牛肉集团以持续增长的税收和发展成果,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在文化自信中续写新篇

  站在30周年的节点回望,企业以“先进文化引领先进产业,文化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为指导思想,认真做好规划,在质量、经营、管理、市场、开发、服务、品牌、文化等多方面深耕细作,推动企业提档升级。新一届经理班子以制度为抓手,以创新为纽带,2025年1-4月,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29658万元(同比增长11%)、利润5215万元(同比增长130%)、上缴税金5596万元(同比增长51%),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陈玉豫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