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通知》,加强涉企收费监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涉企收费实行目录清单制度管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省政府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涵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保证金、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收费项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实现每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张清单全覆盖,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各市健全本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
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严格按照统一的编制要求、清单格式和公开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及时动态化更新目录清单内容,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和不定期抽查,并接受社会监督。
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现行有效的涉企收费政策开展专项整治,在各部门自查自纠工作基础上开展抽查检查,依法依规清理违规收费政策,违法违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合法性、公平性以及对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行业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加强涉企收费项目评估论证,出台新的涉企政策措施前,对照审查标准,对政策措施中涉企事项开展评估,严禁违规新设涉企收费项目。省市场监管局推动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和论证工作指引的实施,明确职责、依据、范围、标准、规则等。
各市、各有关部门通过在门户网站设立信访专栏、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常态化收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健全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问题线索处理规定,细化完善登记、受理、转办、处理、反馈等各环节流程和要求,完善问题线索归集、共享、转办机制。省市场监管局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加强对违规收费行为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性大、具有代表性的涉企违规收费典型案例依法予以曝光。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