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文化长廊

端午情愫

  

贾江涛

  自端午节有了假期,我每年总是要回老家一趟。因为端午节的前一天五月初四,是姥姥的生日;端午节的后一天五月初六,是母亲的生日。姥姥与母亲,两位抚育教养我成长的女性,与端午节一起,滋养了我心中最为温暖的情愫。
  不知从何时开始,临到端午节,路两旁便有小摊摆上五色线手环,开始还只是简单的五色线,后来式样逐年增多,有坠了各色花朵、珠子的,粗细长短也细分多种,可谓琳琅满目。我忍不住买了两条,最简单的那种,五元两条。也只有这种最简单的丝线和编法,最接近小时候的模样,也最像姥姥编织的模样。
  算起来,姥姥已经仙逝三十三年,但她的巧手与慈爱之情仍历历在目。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姥姥与母亲的生日,最多是吃一碗白面做的长寿面,已算奢侈。作为“厨师长”的姥姥,更多将心思放在了端午节包粽子上。端午节前两天,她总能想办法倒腾回二三斤软米,与保存了快一年的早已干得如同石子儿一般的红枣泡上。再从屋檐下墙壁上摘下前一年用过的粽叶和不知用过几茬的马莲,放在锅里一起煮软。枣子是自家有的,姥姥总是要尽力多填几个,一是增加粽子的甜度,二是能减少软米的用量,可以多包出几个粽子。姥姥包的粽子小巧又结实。煮粽子的下午,满院飘香,我们几个小孩子逡巡在热气腾腾的灶火周围,急切得如同腊月里等待炸丸子出锅。煮熟后的粽子,泡在一个盛满井水的大盆里。冰凉的井水,再热的天气,可保粽子一个星期不坏。姥姥说,因为粽叶里有“宝气”。
  多年以后才明白,井水保存粽子不坏的原因,除了粽叶含有的酚类化合物等天然抗菌成分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粽叶紧密包裹形成物理屏障,也可阻隔外界细菌侵入;同时,制作粽子时长时间的高温蒸煮有效杀灭了细菌和霉菌的孢子,从而延长保质期;另外,冰凉的井水可减少粽子与空气接触,抑制大多数腐败菌的繁殖;再有,糯米蒸煮后形成高密度、低水活性的凝胶结构,也不利于微生物获取水分和营养。是啊,每一种吃食,无不凝聚着老祖宗的智慧与亲人的心思。粽子做好的前几天,姥姥是不怎么吃的,直到七八天之后,我们都吃腻了,她才把最后早已泡得松散,大概也不再新鲜的几个放在笼屉里馏馏,和着稀饭吃掉。
  由于姥姥的溺爱与太过勤劳,她的许多生活技艺,不仅于我,连我的母亲也都没有继承一点下来。姥姥常对母亲说的是:你忙你学校的工作,这点活儿,不够我做。对我说的是:长大了,你自然就会了。是啊,当时作为小学民办教师的母亲,为学生的事情,总是忙着,累着,直到她在本应最健硕的年龄一头栽倒在讲台上。
  母亲病倒不久之后,姥姥也去世了,带着她精巧的双手与满满的牵挂。要强的母亲,虽然自己包不了粽子,却每年依然让我们吃到最新鲜的粽子,只不过是请左邻右舍帮忙来包的。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母亲买的软米越来越多,红枣也是用最好的新疆大枣。爸爸不大喜欢粽叶的味道,就一层米一层枣摆到笼屉里,简单做些凉糕来吃。
  再后来,超市上架了各种口味天南地北的粽子,父母也逐渐衰老,便很少再包粽子了。每年,总有亲戚朋友们早早包好了送他们,用母亲的话说,足够了,尝尝味道就行了。
  无论哪种味道,童年的味道,已然消失在岁月深处。即便粽叶更加新绿,枣子更加甜软,粽子的“宝气”却再也没有。我所能做的,就是在端午节这个假期,为姥姥上一炷心香,为母亲系上一条五彩线,唱一首生日快乐歌,祝愿她耄耋之年的日子快乐一些,富足一些,长久一些。

  作者单位:北岳文艺出版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