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中市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专家指导+企业示范+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让昔日的荒山丘陵变身致富枣园。
初夏时节,灵石县翠峰镇回牛村的酸枣种植基地内人头攒动,来自晋中市11个县(区市)干果经济林技术骨干和酸枣种植大户们在这里参观学习酸枣育苗工作,整齐的田垄间,国家、省、市专家及基地负责人现场为学员们讲授酸枣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等核心技术,通过答疑解惑、传经授宝,让酸枣种植成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法宝”。
在一片酸枣种植示范田,基地负责人介绍,有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加上基地集约化、专业化的管护,品种、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改良,尽管刚刚种植了三年,但是亩产可达500余斤。
据南疆酸枣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家组成员毛永民介绍,这个酸枣园建的非常规范,成活率也很高。栽植第三年已经达到亩产500斤,在全国来说,以目前这种立地条件下,达到领先水平。这片酸枣园可以在当地作为一个标杆,带动更多人投入到酸枣这个产业中来。
如今,一片片生机勃勃的酸枣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西农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宏剑说:“经过两天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专家们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下一步,回到榆次自己的300亩果园,一定会在人工施肥,土壤改进过程中加强管理,在不断的学习中精细化管理自己的园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带动周边农户,争取做到小酸枣大产业。”
在灵石县酸枣仁产业园,学员们集中参观了酸枣系列产品,见证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更加坚定了从“小酸枣”迈向“大产业”的产业振兴步伐。
近年来,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晋中市通过政府搭台,专家授课,企业带头,农户参与,形成“学技术-用技术-传技术”的良性循环,让农户学了技术、富了口袋,更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
据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孙彦亮介绍,晋中市就是依托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在山区、丘陵、干旱地区推进酸枣优良品种种植和加工,拓展林果产业种类,延伸产业链,在全市乡村振兴中贡献林果的份额。(肖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