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新闻

运城:垃圾分类“全链条”建设激活城市绿色动能

  自2024年1月1日《山西省城乡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运城市以“硬件设施升级、源头分类提质、全民意识提升”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设施建设及宣传发动,推动城市垃圾治理向精细化、资源化迈进。
  末端发力,构建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在运城市生态环保产业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高效运转。这座“绿色工厂”,每年可将43.8万吨生活垃圾转化为1.3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不仅满足中心城区需求,还覆盖盐湖区、夏县、平陆县、闻喜县、绛县、运城开发区等区域的垃圾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净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均可实现零排放循环利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园区内,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已经于2024年底投产,设计规模为日均处理餐厨废弃物200吨、地沟油15吨,实现了餐厨垃圾“全处理、零填埋”,彻底打通餐厨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
  源头分类,从“撤桶并站”到精准落地。盐湖区晋府壹号小区的11组垃圾分类站成为居民生活新坐标。站点实行“清运+消杀”作业机制,专人定时更换清洁垃圾桶,确保垃圾不过夜、异味不扩散。地下室设置的建筑垃圾堆放点,以醒目的路引标识引导居民和装修工人规范投放,从源头上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目前,该小区所在街道已建成47个同类标准化站点,盐湖区正全面推进“撤桶并站”工程,按照每150至200户设置一个分类站的标准,逐步撤除单元楼前零散垃圾桶,将分类投放集中至规范化站点。晋府壹号小区的实践显示,居民分类的意识在逐步提升,垃圾分类从“设施配套”正走向“习惯养成”。
  全民参与,从娃娃抓起的绿色革命。垃圾分类不止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参与。在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幼儿园和小学生们用废纸箱制作机器人、旧衣物改造扎染作品,将环保理念融入艺术创作。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通过模拟分类测试、参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一步,运城市将以“宣传常态化、设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为路径,持续夯实垃圾分类工作根基,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入户讲解分类知识、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分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陈卫 张一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