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曲县水泉沟村,青瓦白墙掩映在葱郁绿意中,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正在这里展开。5月30日,阳曲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送证小分队”第三次走进这个偏远村落,45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带着温度,被逐一递到村民手中。在村民王大爷家中,党组书记、局长杨计福握着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将证书与慰问品一同送到他面前:“您放心,以后有困难随时找我们,咱们的服务‘不打烊’。”
这一幕,正是阳曲县自然资源局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局聚焦群众“不动产登记难”痛点,将党旗插在服务一线,把初心写在民生答卷上,通过“党建+窗口”“党建+队伍”“党建+创新”三维发力,让不动产登记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问需”,从“流程办理”升华为“情感连接”,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暖心篇章。
党建引领
让服务理念“活”起来
“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哪里,党旗就该飘扬在哪里。”这是杨计福在“党建+不动产登记”专题会议上的掷地有声。针对部分群众因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等原因面临的“领证难”问题,该局党组将“暖心送证上门”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由党员骨干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让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在办证大厅,“党员先锋岗”窗口格外醒目。佩戴党员徽章的工作人员亮明身份、挂牌服务,主动为群众提供导询、帮办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更是直面群众诉求,建立“受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让群众“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数据显示,自“党员先锋队”成立以来,窗口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7%,群众投诉率同比下降65%。
送证上门行动中,党员干部始终冲在一线。杨计福带头深入乡村,既是“指挥员”又是“服务员”。在水泉沟村集中发证现场,他一边为群众递上证书,一边细心询问:“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建议?”这种“领导带头、党员先行”的工作模式,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再停留在文件里,而是化作走村入户的脚印、嘘寒问暖的话语,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温暖。
队伍建设
让服务效能“提”起来
“您好,这是办理不动产登记所需的材料清单,您可以先核对一下。”5月30日下午4时36分,在阳曲县不动产登记大厅,工作人员小李微笑着递上资料,这是她今天接待的23位群众。作为“党员先锋队”成员,她不仅熟练掌握业务流程,更主动践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队伍建设是服务效能提升的基石。阳曲县自然资源局将党建融入队伍管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建立“业务骨干传帮带”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实行领导大厅带班制度,每天安排班子成员在一线巡查,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为了让服务更有速度,该局推出“延时服务”和“绿色通道”。中午下班时间,窗口依然有工作人员为着急办事的群众加班办理;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手把手”“肩并肩”上门服务,截至2025年5月,已累计提供上门服务50余次。在建设银行设立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群众无需往返政务大厅,即可完成抵押登记,真正实现“就近办、快捷办”。
“以前觉得办证是个麻烦事,现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连茶水都没喝我们一口,真是太贴心了。”水泉沟村村民张大姐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阳曲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用“铁脚板”代替“群众跑”,用“硬作风”换取“软环境”,让服务效能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创新驱动
让服务温度“暖”起来
在阳曲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不仅是墙上的标语,更是触手可及的便民举措。该局鼓励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提出创新点子,让党建活力转化为服务动力。
“减免不动产登记费,看似是小事,实则是惠民大事。”2024年8月27日起,阳曲县全面免收住宅类不动产登记费和工本费,预计每年为群众节省费用超百万元。这一政策的背后,是党员干部深入调研、积极争取的结果。同时推出的“纪念证”预约办理服务,更是将政务服务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在春节、元宵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办理的不动产证,可加盖“纪念证”印章,让“一本证”成为“一份情”。
“以前查个房产信息得排队等半天,现在用自助查询机,几分钟就搞定了。”在政务大厅,杨兴乡的赵先生体验着24小时自助查询服务。该局在两个大厅配置自助查询机,群众持身份证即可查询房屋产权、面积等信息,打破了“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时间壁垒。这些创新举措,让不动产登记从“冷冰冰的流程”变为“热乎乎的服务”,彰显了政府部门的民生温度。
长效坚守
让服务之光“亮”起来
夕阳西下,水泉沟村的送证活动接近尾声。杨计福在返程路上告诉工作人员:“送证上门不是终点,而是常态化服务的起点。”正如他所言,阳曲县自然资源局已将“暖心送证”纳入长效机制,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送证活动,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确保不动产权证书“应办尽办、应发尽发”。
从“党建+窗口”到“党建+创新”,阳曲县的探索不仅解决了群众“登记难”问题,更构建了“党建引领、业务融合、服务创新”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数据显示,自“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创建以来,该局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同比增长32%,群众满意度达99.2%,相关经验被省自然资源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在阳曲这片热土上,一面面党旗在不动产登记一线飘扬,一个个身影,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温暖民心。他们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纸,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路,绘成了群众心中的“最美一公里”。正如村民王大爷在收到证书时感慨的:“这红红的证书,就像红红的党旗,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暖和。”
这,正是阳曲县自然资源局以党建铸魂、以服务育人的生动注脚。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初心为墨、以担当为笔,在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的画卷上,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为民篇章。
本报记者秦昕 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