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星玮)近日,我省出台了《山西省支持知识产权强省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全面推动知识产权事业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机制和系统化的工程布局,全面激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生态,为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标准保护,筑牢创新发展防火墙。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快速维权中心奖励30万元。在地理标志保护领域,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单的产品及国家示范区建设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重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高价值创造,激发创新源头活水。围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三大核心,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中国专利奖金奖获奖单位可获100万元奖励,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每家最高补贴30万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奖励3万元,省级运用促进项目资助20万元,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高效益转化,打通成果变现通道。创新设立专利产业化战略推进工程,重点产业领域专利转化项目最高资助50万元,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每件奖励2万元。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工程提供最高30万元贴息及担保补贴,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单位更可获100万元奖励,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水平服务,构建全要素支撑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可获50万元建设奖励,年度服务成效显著网点最高补助10万元。为规范服务市场,对发明专利授权率达标的代理机构实施排名奖励,前3名每家奖励20万元,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高品质生态,厚植创新文化土壤。《政策》特别强调人文环境建设,对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同时建立知识产权文化培育基地,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育全社会尊重创新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