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星玮)近日,省知识产权局发布《山西省2025年度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助力全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重拳整治行业乱象,筑牢监管防线。严厉查处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严查团伙化、人工智能编造专利、委托无资质机构撰写、冒用身份信息等行为,对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并追究代理机构连带责任。重拳打击无资质代理及“挂证”乱象,清查社保异常、违规出租资质的机构及个人,对情节严重者依法顶格处罚。严厉整治商标代理恶意抢注,重点打击囤积商标、伪造证据、利益冲突代理等行为。规范业务招揽行为,联合网监、广告等部门清理“包授权”“挂名服务”等虚假宣传,压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关停违法商铺及违规链接。
创新监管机制,构建协同治理格局。优化政策导向,针对非正常专利申请高发单位开展自查整改,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完善内部管理。推进监管职能下放,赋予市、县(区)部门日常执法权,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化信用监管,严格执行《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强化跨区域协同,与兄弟省份开展联合执法,共享监管信息,构建“信息互通、监管互动”的协作网络。
压实责任链条,确保整治实效。《方案》要求,各级知识产权部门要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推广代理合同备案、采用远程监管等手段,推动监管模式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宣贯力度,曝光典型案例,引导行业自律,推广《专利商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及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合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