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期策划

学生消费激活暑期经济新动能

  • 密室逃脱游戏结束后,工作人员与玩家进行复盘。

  •   

    编者按:
      随着中高考落下帷幕,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即将正式开启,学生群体以蓬勃的消费热情,成为推动“夏日经济”的强劲引擎。驾校里,年轻学员们忙着考取人生第一张驾照;“密室”内,三五好友根据零星线索破解谜题;教辅市场中,新学期的学习资料也迎来销售热潮。本报记者走进这些热门消费场景,探寻学生群体背后的消费新趋势和经济新活力。

    省城驾校迎来“学车热”

      随着高考结束和暑期到来,太原市各大驾校迎来了报名高峰。各大驾校的训练场上随处可见年轻面孔,其中大部分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和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据了解,除了传统的线下报名方式外,很多人是被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的驾校团购活动吸引,面对琳琅满目的促销信息,学生该如何选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进行了采访。

    抖音团购成新宠
    打包优惠受青睐

      “刷抖音时看到驾校的团购广告,C1驾照只要2380元,比直接报名便宜了500多。”刚高考完的张同学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团购页面。“我在抖音上刷到这个驾校的团购活动,离家很近,看团购套餐上面说费用全包并且包过的,很难不让人心动。”
      记者在抖音平台搜索“太原驾校”发现,相关团购信息超过200条,不同驾校的团购内容差异较大。这些团购套餐通常包含基础培训费、科目模拟费、科目补考费、考试接送等服务,部分还赠送理论考试题库或防晒用品,价格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部分驾校还推出“驾照+摩托车证”的打包课程,并且多家驾校还开设了直播间,评论区里不少学员都在咨询具体的学车流程。

    学习周期需注意
    线下考察不可少

      “考完汽车驾照直接学摩托车,一个暑假拿两个证,性价比很高。”大学生小李选择了山西宏达驾校的“一学双证套餐”。但该驾校张教练提醒:“虽然理论上可以连续考取两个证,但实际学习周期可能比预期的长。”根据规定,考取C1驾照后需要满一年并且没扣满分记录才能增驾摩托车证,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个规定,报名后才发现无法立即考摩托车证。
      在报名现场,陪女儿来驾校报名的周女士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们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她表示,来到驾校实地考察,可以看到驾校的经营许可证、教练证和场地使用证,这些证件是驾校正规性的重要体现。同时,训练车辆的新旧程度也是她选择驾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车辆状况良好,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安全、更顺畅。
      张教练介绍:“线下报名可以和教练面对面交流,多家考察驾校才能比较出教学质量和服务内容,这是线上报名无法比拟的优势。”
      同时,张教练也提醒,学生在选择驾校时不能只看价格。“有些驾校用低价吸引报名,但后续可能会收取额外的补考费、模拟训练费等,建议报名前一定要问清楚费用构成。”部分驾校推出“1980元全包价”等低价促销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驻足咨询,通过了解实际上不包含考试费和补考费,正规驾校都会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标准和项目,遇到含糊其辞的要特别小心。
      暑期学车,学生和家长在享受便捷和优惠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充分了解相关信息,谨慎选择驾校,这样才能在学车过程中收获技能与快乐。

    见习记者武亦洁

    记者手记:
    学车不能只看价格

      暑期学车固然能享受优惠和便利,但部分学生因过于关注价格或拿证速度,忽略了教学质量,最终影响了学习效果。驾驶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技能,选择驾校时,培训质量、教练资质和学员口碑远比“低价”“速成”更重要。此外,近期太原市持续高温,学员在练车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暴晒。

    娱乐模式火热开启

      “听说柯南今年的剧场版是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咱们明天去看吧?”“好呀,我也看到预告了,正好我最近想报个普拉提班,电影院楼下就有一家,可以去咨询下。”刚刚结束高考的小冯跟自己的好闺蜜小思定好了第二天的约会。在这个超长暑假里,既要释放压力,也要有所规划。

    多样化自我放松

      暑假期间,玩一把“密室逃脱”“剧本杀”、看一场电影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这个暑期娱乐模式火热开启。
      在省城柳巷的一家“密室逃脱”门口,坐着等待进场的玩家们,他们对接下来紧张刺激的游戏充满了期待。“听说密室逃脱挺好玩,正值暑期,我带弟弟和朋友来玩一下。”“夏天外面热,这里凉快,玩的过程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我挺喜欢。”张先生并非第一次玩。之前,他们就玩过几次,所以喜欢上了密室逃脱。尤其是不同主题能体验到不同的场景,具有刺激、挑战性,玩家们通过不断发现线索,逃出一个又一个密室。
      在柳巷开“密室逃脱”的负责人李先生说:“年轻人追求的就是肾上腺素的刺激和头脑风暴,我自己也是在三年前玩过几次后爱上了解谜的感觉,觉得这是个商机,目前密室逃脱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消费年龄主要在20-30岁之间,也有高中生。暑期、双休日这里人挺多,周内基本上能达到十几批人,周末能达到二十几或者三十几批甚至更多人。”
      即将进入7月,火热的不只有天气,还有电影市场,众多影片在暑期档上映,迎来新一轮观影高峰。今年暑期档大片云集、类型丰富,涵盖了喜剧、青春、悬疑、科幻、动作、动画等多种题材,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电影爱好者前来观影。
      小冯表示,最近总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柯南最新的剧场版,而且自己还是多年的动漫迷,刚上映就约闺蜜小思一睹为快。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6月26日17时50分,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破15亿,《碟中谍8:最终清算》《酱园弄·悬案》《新·驯龙高手》分列暑期档票房榜前三位。

    个性化自我增值

      看过电影后,小思与小冯来到电影院楼下的瑜伽馆,“长期的伏案学习让我出现了骨盆前倾和肩颈问题,整个人很不自信,前几天团购了一个体验课去练臀,练完照镜子确实改善很多。但是教练表示体态问题需要长期改善,我就想着找一家性价比高的瑜伽馆,把瑜伽作为一项兴趣爱好保持下去。”
      高考后的超长假期,也有一部分考生选择用技能学习为大学生活“预热”。为提前夯实专业基础,考生们选择的培训课程也是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想学传媒的同学报名了“短视频实训营”,在钟楼街练习运镜拍摄美食探店Vlog;准备报考国际院校的同学在外语机构备考雅思。此外,“PS设计速成班”“非遗手工体验课”等都有着颇高的人气,超半数考生计划在假期掌握1—2项技能。
      在坞城路的一处游泳馆,泳池内水波荡漾、人头攒动,刚刚结束高考的学子们聚在一起,学习技能、释放压力。一名正在游泳馆学习游泳的学员告诉媒体记者,“高中三年一直在学习,高考结束后,想掌握这一项技能。所以就来到这里,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据游泳馆工作人员介绍,中高考结束后,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40%以上,该游泳馆店长表示,“我们配备了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对水质每天进行采样检测,确保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下一步我们围绕暑期经济、清凉经济这方面会推出多种优惠活动,包括团购优惠,充值送次数,赠送游泳设备等。”
      此外,不少高考毕业生还选择在暑期进行近视矫正、牙齿矫正等,不少医美商家也推出高考毕业生专属优惠。美团数据显示,高考后首周,近视手术订单量环比增长108%,牙齿矫正和美白订单量环比均实现近30%的增长,高考后的“00后”是主力人群。

    本报记者孙煜坤文/图

    暑期未至 抢书潮起

      暑期的蝉鸣尚未响起,一场无声的抢书大战已在家长圈悄然进行。6月28日,记者走进太原市新华教育书店教材区,看到七年级货架上零星散落着音乐、美术课本,而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课本一书难求。空空的货架上贴着通知说明“九月份新教材到货”。书店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每个书架拍照,一位家长问询:“怎么七年级的主课教材一本都没有,而八年级的教材却满满一书架呢?”工作人员回答:“别看这书架上书多,可都是旧版,新版还没到货呢!”

    课本竟成稀缺品

      在线下书店里,小学和初中主课教材正以惊人速度消失,面对这场抢书大战,经验丰富的家长已总结出战术。陈女士展示着半年前囤好的八年级课本分享心得:“囤课本要‘错峰’——暑假买下册,寒假买上册,否则等到假期才行动,只能面对空荡荡的货架。”
      这一现象背后是家长普遍的“预习焦虑”。正在结账的张女士抱着三本四年级上册的课本,叮嘱身旁的孩子:“咱们明天就开始预习,还有英语阅读也别落下!”孩子乖巧点点头。

    线上教辅花样翻新

      记者在网上新华书店查询了解到,七八年级各科的教材货源充足,而九年级上册则只剩语文课本,其余主课都已被抢光。面对教材短缺的困境,线上精明的出版商迅速推出替代方案。王×霞品牌今夏推出的“活页暑假三件套”成为爆款,券后价仅5.9元,包含计算、阅读和同步字帖专项训练,直击学生“计算速度慢、阅读失分多、卷面书写潦草”三大痛点。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预备”系列创新。该产品采用“心理+知识”双重预备模式,特别设置“身心准备/心理转身”内容,聚焦人际关系与学习方法调整,并直接呈现课本原文,解决学生预习无课本的难题。
      “我们科学规划38天任务,每天三件事:阅读、计算、练字。”王×霞产品主播介绍,“活页设计让学生自由拆换页面,便于错题归类与重难点标记。这一设计理念契合了暑期学习碎片化特征。”同时,价格策略也切中家长心理。这些教辅新品定价集中在10-20元区间,促销期间甚至出现4.9元的“白菜价”。

    抢购背后的教育焦虑

      尽管教材教辅买得火热,许多家长内心却充满矛盾。一位小学五年级家长坦言:“虽然课本教辅都准备好了,却经常预习了个寂寞!”
      这种矛盾在胡女士身上尤为明显。去年11月,她早早为一年级女儿购入下册教辅和练字本,却无奈承认:“这更多是我的‘美好愿望’,我和她爸爸都得上班,孩子假期没人监管,不会主动去学,这些教辅形同虚设,还总是和孩子生气,真是令人头疼。”
      周日早上6时就在太原市图书馆前排队的糖糖同学今年9月就要升初三,说到暑期预习,她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初三学习节奏快,提前预习有助于在时间紧张的备考阶段,有更多时间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
      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指出:“提前预习固然有助适应新学期节奏,但若要求过多,反而会起反作用。假期应以休整为主,适当查漏补缺即可。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关键。”这场抢书潮,折射出的不仅是教材供需矛盾,更是家长们在教育竞争中的焦虑与迷茫,如何理性看待预习,找到教育的平衡点,值得深思。

    本报记者崔艳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