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防护指南

空调消费注意四个关键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空调消费市场投诉量急剧攀升,送货延迟、收费暗藏玄机、售后纠纷不断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为此,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及时发布消费防护指南。

购买空调优先选择正规商家

  “在‘6·18’大促时购买了空调,商家承诺23日送货并拆旧机,结果到24日连空调的影子都没见到。”太原市民李女士向记者抱怨。她多次联系客服,却总是遭到推诿,眼看到手的“免安装费”优惠也过期了,想要投诉却不知从何入手。山西省消协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因送货延迟引发的投诉占比高达28%,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因此遭受优惠权益损失。
  太原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应优先选择正规商家,仔细查验其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警惕那些无资质商家以“限时特价”为诱饵的消费陷阱。如果选择在电商平台购物,一定要截图保存商家承诺的送货、安装时效等相关条款,以便在需要维权时作为有力证据。

“免费安装”隐藏高价费用

  “商家说好的免费安装,最后却收了我450元!一颗螺丝竟然要20元,价格比市场价贵了10倍。”太原市民秦先生遭遇的“隐形收费”现象并非个例。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钻《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的空子,以“高空作业费”“支架费”等名义变相收费。
  太原市消协给出了应对收费套路的三个妙招:其一,仔细核对服务明细。在安装前,要求商家出具《收费项目清单》,明确支架、螺丝等配件价格以及高空作业费标准(根据国家标准,3层以上高空作业费最高为150元/台);其二,妥善留存交易凭证。拍摄安装现场的收费单据,并对沟通内容进行录音,避免仅依赖口头承诺;其三,警惕促销套路。对于“免费安装”等宣传内容,要确认是否包含基础配件,防止商家采取先涨价后打折、虚假赠送等手段。

当心安装不规范引发纠纷

  忻州的一位业主因空调外机距离邻居窗户不足0.5米,被法院判决限期拆除。根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空调外机与相邻门窗应保持3 - 4米的安全距离,但由于安装人员违规操作,再加上消费者缺乏规范安装意识,此类纠纷屡屡发生。
  消协建议消费者,在安装前要与商家约定合规的安装位置,并要求商家出具《安装规范确认书》;如果因安装不规范引发纠纷,可以凭借合同向商家索赔;若涉及邻里诉讼,要保留好安装工单,作为责任划分的重要证据。

售后避开“山寨”维修

  通过啄木鸟平台报修的张女士反映,维修师傅更换节流装置报价460元,但维修后空调故障依然存在,最后只退还了部分费用。山西省家电维修行业协会指出,在投诉总量中,非正规平台乱收费、过度维修的现象占比高达41%。
  消协提醒消费者:首先,优先选择官方售后渠道,通过品牌官网或电商平台指定的维修渠道报修,切勿轻信以“400”开头的非官方电话;其次,要明确区分“定金”与“订金”。在维修前,如果商家要求支付定金,一定要明确约定“未修复可全额退款”,以免陷入预付款纠纷。
  “空调消费纠纷频繁出现,暴露出行业标准执行不到位、商家诚信缺失等问题。”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行业协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消费者如遇到消费纠纷,可通过12315平台进行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太原市消协特别强调,妥善保存购物发票、安装工单、维修记录等凭证,是成功维权的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阎建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