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七彩暑假绘就夏日成长底色

  

编者按:
  暑假是青春的调色盘,有人用脚步丈量山河,有人以学习充盈自我,也有人在实践中触摸社会脉搏……暑假到来,本报记者聚焦大学生、中学生、幼儿三大群体的暑期生活图景,从游学打工到兴趣实践,从政策托育到市场热潮,记录这个夏天的多元成长姿态。

青春绽放夏日间

  暑假,是青春肆意挥洒的舞台,也是成长悄然发生的时光。大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填充着假期,或行走在路上感受世界,或在实践中体味生活,或专注于自我提升,炎炎夏日,随处可见洋溢的青春气息。

用脚步丈量世界
让心灵拥抱远方

  “从山西的山水到宁夏的沙漠,再到北京的胡同,这个暑假,我把课本里的描述变成了眼前的风景。”刚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帆婕,脸上还带着旅途的雀跃。
  这个夏天,她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条“山西—宁夏—北京”的旅游路线,圆了高中时“考完就去看世界”的梦想。
  帆婕笑着说,在山西庞泉沟漂流的经历印象深刻,湍急的河水推着橡皮艇在峡谷中穿梭,浪花不时溅到身上,夏日的炎热被清凉的河水驱散,那一刻,所有备考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一望无际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沙丘的曲线温柔又壮阔;灰墙灰瓦的四合院、门口斑驳的石墩、巷子里叫卖冰棍的声音,都带着老北京的韵味。
  “以前总觉得世界就在书本里,现在才明白,走出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精彩。”她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风景照和笑脸,这是属于她的暑假记忆。这段旅程,让帆婕收获满满。

在实践中成长
用汗水收获价值

  在太原市康达·时光里负一层的COCO奶茶店,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是晋中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小梁。这个暑假,他选择在这里做暑假工,用自己的劳动赚取收入。
  “家离这里不远,之前来吃饭的时候看到招聘启事,就想着试试。”小梁说,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担心自己做不好,但上手之后发现,只要认真学,其实并不难。现在的他,已经能熟练地制作各种饮品,从点单到制作再到打包,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在这里工作,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小梁笑着说。
  像小梁这样选择暑假打工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在优衣库,有学生忙着整理衣物、为顾客提供咨询;在肯德基,有学生在厨房忙碌,确保餐品及时送出;在超市,有学生在收银台收款、帮顾客装袋。这些暑期岗位,时薪大多在15—25元,一天工作6小时左右,多采用排班制,既不会让学生过于劳累,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我便给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她特别开心。”小梁说,这份工作让他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也让他明白了劳动的价值。这个暑假,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不断提升
遇见更好的自己

  山西大学大二学生小林,这个暑假的主要任务是备战英语四级。“上次考试差了一点,这个暑假必须好好努力。”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背50个单词,做一套真题,听半小时听力。“虽然有点累,但很充实。”小林说。
  除了学习,健身也是很多大学生暑假的“必修课”。“平时在学校功课忙,没时间锻炼,暑假正好可以好好练一练。”北京服装学院大二的小申每天下午都会去健身房锻炼举哑铃,一个多月下来,不仅体重减轻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以前总觉得健身很难坚持,但真正投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看到自己的变化,特别有成就感。”
  旅游的脚步、工作的汗水、学习与运动的坚持,大学生们用各自的方式,让暑假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朝气蓬勃,绽放无限活力与精彩。

见习记者武亦洁

花样“充电” 成长不打烊

  “‘神兽出笼’,朋友圈即将为您实时转播‘亲子大战’现场。”7月6日晚,常女士看着刚放假回来在家各种淘气的儿子默默地摇了摇头,用调侃的语气发了一条朋友圈。
  随着中小学陆续进入暑假,同学们也正式开启了假期生活。长达两个月的暑期,孩子们又将如何度过?

“弯道超车”遇上人工智能

  星星刚参加完小升初的考试,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初中与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都有所不同,星星妈妈李女士也有所担心,还未放假就开始打听各个培训机构的价格,经过对比选择了其中一家。
  “一个班10个学生,一共上12次课,语数英三门要花3600元。”李女士介绍着,“这都算便宜的,下来一节课100元。我了解过的一节150元都算是常态。”
  除了这种传统的培训班外,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市面上逐渐出现了AI自习室,家长们也不由犯了难。AI自习室到底是趋势还是噱头?真的有商家口中说的那般神乎其神?
  “相信科学的力量,2小时爱上学习,30分钟看到提升。”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上的一家AI智能教学班如是宣传。
  经过了解,记者发现他们口中的AI智能教学其实就是依托软件内的题库让学生先进行测试,通过出错率、做题时间等出一份报告,分析学生知识掌握薄弱的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但也有很多家长对此产生疑惑,一方面这种模式实际上并不新颖,平时手机里的一些软件都可以达到。而且,仅仅只是冠以一个看似“高大上”的称号,与智能挂钩显得更加科学。实际上孩子哪里薄弱,老师和家长本身就最清楚,如果仅是出这样一份报告,着实没有必要。另一方面,让孩子过多依靠电子产品也未见得是一件好事,不但产生依赖性同时也不利于保护眼睛。
  赵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学老师,她就向记者透露,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同时也尝试新的事物,学校之前施行过一段时间的AI软件,但其实用下来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老师可以直接了解的情况反而还要再上传到AI系统,有些舍本逐末了。不过初衷是好的,对教学工作和提升学生素养也有一定帮助,只是目前来看“性价比”并不高。

实践活动碰撞多样体验

  近几年,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培养兴趣爱好似乎已经成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共识,既掌握一项技能丰富生活,又提升了生活经验以及动手能力。
  为此,很多地方抓住大众心理并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岗位,开启招募志愿者或邀请适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山西博物院就向大家发出“博物新声代”的面试邀约,邀请孩子们体验三晋文化“翻译官”、晋商传奇“演绎者”、青春仪式“主人公”……目前,80余名学生进入面试环节,准备走进山西博物院之旅。
  太原市博物院推出“锦绣太原研学课堂之探秘考古”;山西省图书馆解锁七月“知识探险盲盒”;太原市图书馆推出科技实践计划……像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等待着更多同学们的参与。
  为期近两个月的超长假期已拉开帷幕,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成为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索的课题。无论是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大脑,又或者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还是体验一回“大人”的样子,亦或是单单只是享受快乐的时光……无论哪种选择,在多年后回看都将是珍贵的记忆。

见习记者高皓月

普惠托育破解年轻父母“带娃难”

  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二孩妈妈王女士,今年夏天终于摆脱了“带娃焦虑”。家门口新开的托育园,每月收费不到千元,还带着1000平方米的游乐场和专业保育团队。“搁三四年前,这样的条件少说也得上千块”,她边说边把身旁的小家伙抱起来,脸上尽是轻松的神情。

市场变革 我省托育全覆盖

  曾几何时,太原的托育市场像条撕裂的河:南岸是每月四五千的高端机构,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北岸的低价托班又常隐在老旧居民楼里,设施简陋得让人揪心。
  2024年,太原市推出《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保育费收费标准》,明确划分托育服务类型与价格区间,该标准将野蛮生存的托育机构从公众视野中消除,也将市民关切的托育难题连根拔起。
  在晋源区青禾托育园,记者看到的不只是色彩明快的教室和宽敞的户外草坪,更有一份价格亲民的收费表。这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户外活动区1400平方米,能容纳120名婴幼儿的示范园,正用实惠的价格展现政府托底,普惠托育的力量。
  除了晋源区外,走进杏花岭区某社区托育点,早晨八时的场景令人触动,不少穿工装的父母们匆匆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中,安心托付,从容踏上上班路。这里乳儿班的价格为600元,而大班托育费每月仅需400元。除了正常的按月托育,该托育点还提供半日托、小时拖服务。“把孩子送过来拖两小时刚好够去医院陪老父亲做理疗”刚退休的赵阿姨望着在托育园玩耍的小外孙如是说道。而这样的场景,正在三晋大地不同角落复制。
  2023年,我省将“每个县建设1所80~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纳入民生实事;2024年,将“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列为民生实事;2025年,提出“完善落实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等支持政策,探索医育结合模式”。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副处长刘志锋介绍,“我们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21年末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确定建设任务。常住人口规模在60万人以上的建150个托位,30~60万人的建120个托位,10~30万人的建100个托位,10万人以下的建80个托位。”
  “截至2023年12月19日,全省117个项目全部完工,其中48个改扩建项目全部完工,69个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刘志锋介绍,“2024年,各项目陆续通过验收并开业。全省增加公办普惠性托位1.24万个,普惠性托位占比达到71.52%。”

政策护航 托起民生底线

  国家卫健委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年婚育需求,聚焦年轻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托育服务好不好,价格高不高,一直是普通家庭关注的重点。刘志锋介绍,2024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被列为山西省民生实事。“省卫生健康委与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该项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为各市落实好这件民生实事提供遵循和指导。”
  实施方案明确,对审核认定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按照2024年实际入托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和入托月数(最多不超过10个月)给予补贴,对独立托育机构按每名婴幼儿每月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园按每名婴幼儿每月300元标准发放运营补助。2024年,省、市、县财政投入补助资金3590万元,覆盖23186个普惠托位。此外,普惠托育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用气、供暖等方面也享受相应补助。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全省范围内,太原市托育价格处在较低水平,这得益于太原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全方位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太原市出台了普惠托育机构认定、补贴相关政策,为认定的188家普惠托育机构发放了运营补贴。
  午后的青禾托育园游乐区,孩子们正跟着老师跳韵律操。玻璃窗外,年轻的父母们陆续现身。小豆包爸爸张帆接走女儿时,孩子小手里还攥着刚烤好的饼干:“这里小朋友多,课程也好,比我们在家带强多了。”
  这种被家长称为“托得住更教得好”的服务,正在散落于省内各地的托育机构中蔓延。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家庭要努力,社会来拖底,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提供优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同时,也将帮助更多家庭减轻育儿负担。

本报记者曹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