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中药材射干产地趁鲜切制技术

  • 射干原植物

  • 趁鲜切制产地片

  • 采挖的鲜射干

  •   射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部位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状的治疗,是中医临床常用于止咳化痰、利咽消肿的要药。
      射干在山西野生资源分布广泛,人工种植规模也较大,尤其在晋中、临汾、长治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
      射干花瓣橙红色,散生紫褐色斑点,似蝶翩翩起舞,令人陶醉;射干一般要生长3年以上方可入药。一般于秋季采挖根茎,经产地初加工成药材,再进入中药饮片或制剂生产企业生产药品。
      传统加工方法生产周期长,易腐烂、霉变,质量难以保证。而采用趁鲜切制方法,通过制定趁鲜切制标准化(DB14/T 3292-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射干》)生产,可保留更多的鸢尾苷、野鸢尾苷等有效成分,从而提升药材质量。
      现方法关键点:“晾晒撞须需多次,净选清洗再切制,干燥方法有讲究,筛选除屑来控质,符合药典方入库”。通过严格控制各生产环节工艺技术参数,获得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优质产地片。(郭文蓉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