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以150米高度在可克达拉2×350兆瓦项目工地自动巡航,4K高清镜头捕捉细节,安全播报声实时响起,智慧工地的未来图景正变为现实。这是山西电建推动科技与施工深度融合的实践,更是一场从“人防”到“智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安全管理革命。
科技赋能:构筑立体化“数字防线”
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指挥中心内,大屏幕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这套‘天地一体’监控系统,让安全管理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项目经理郑保虎说。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指挥中心成为高效决策中枢,调度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2倍。
项目入口的劳务实名制通道精准记录人员身份、考勤和作业轨迹;施工现场智能摄像头化身“安全哨兵”,搭载AI视觉识别算法,24小时扫描20种危险行为,发现隐患立即预警。无人机按预设航线巡航,实时传输高清影像并语音播报,轻松穿透脚手架遮挡,深入塔吊顶端等人工难及区域,消除传统巡检“视觉盲区”。
塔吊智能避障系统通过坐标传感器定位,结合司机室实时路线图实现主动预防。所有项目将接入统一智慧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实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数字化管控,提升施工组织科学性与精准度。
实战淬炼:把事故现场搬进培训课堂
“轰隆——”模拟高空坠落的VR设备震动,新疆可克达拉经开区项目技术员小张手心冒汗:“就像真的坠落!这下记住了安全带要双重保险。”该项目将“事故体验”设为新工人必修课,通过触电、机械伤害等10类场景模拟,让安全规范深植于心。
松原项目部把应急演练变“实战考场”。“宿舍着火!”警报响起后,灭火组30秒抵达火源,疏散组90秒完成撤离。“安全疏散要牢记‘安全、有序、迅速’六字诀。”演练总指挥王志强强调。
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以“场景化模拟+标准化教学”打破传统“纸上谈兵”,通过视觉冲击、身体感知推动安全培训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实践,构建起安全能力升级链,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文化浸润:让安全意识成为本能反应
浙江舟山燃气发电项目中,安全文化渗透每个角落:入口宣讲台每周开讲,墙面贴“十二个到位”漫画,安全教育室循环播放警示片,让安全理念春风化雨。
“安全意识靠潜移默化养成。”兴县项目经理吴凯说,“我们构建‘三维立体’体系,让安全理念成‘生命卫士’。”
“安全不是成本投入,而是最好的市场投资。”山西电建安全总监吴英文表示。在持续推进大安全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两大建设”的持久战中,山西电建以创新为引领,将安全文明施工从单一的“项目要求”升华为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基因”,致力于为业主打造安全可靠、文明规范、品质卓越的工程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刘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