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多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
全链条整治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东介绍,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省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火灾23起(去年同期72起),同比下降68%,火灾总量显著下降。停放充电供需趋于平衡,全省充电端口达121.8万个,总体配建比1:3.3,满足最低要求。动火作业及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火灾同比下降54.63%,通过联合执法、清单管理推动隐患整改闭环。
省商务厅总经济师付春华表示,截至7月27日,全省11市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52.6万名消费者参与,享受政府补贴3.2亿元,换购54.1万辆电动自行车,带动消费14.9亿元。政策明确:对个人交售报废老旧车并换购新车的,给予600元补贴;取消收旧环节“个人名下”要求,来源权属明确且配备电池的报废车(含无牌)可参与,消费者可通过多种方式确认权属。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二级警务专员李月静介绍,省公安厅出台《山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严把登记关,优化服务,免收上牌费,开通871家带牌销售网点,解决“上牌难”问题。全省共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628.24万辆。今年以来,查纠交通违法50.4万起;配合溯源调查亡人交通事故381起。
全流程监管
建筑保温材料安全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新安表示,我省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隐患开展全面整治。市场监管部门编制《风险管控清单》指导风险防控,宣贯产品标准。全系统检查生产单位126家、销售单位545家,立案查处6件,移送涉嫌犯罪1起,责令整改16家,没收不合格挤塑板285立方米,罚没款14.8万元。建筑保温材料已纳入省重点监管目录,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已部署抽查106批次(省级30批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玉斌介绍,住建领域加强保温材料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从工程设计、进场检测、施工作业到竣工验收,各环节严格管控。建设单位在验收时重点查验保温材料进场验收资料。非建设单位委托或非见证取样的复验报告,不得作为质量验收依据。
多举措管控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
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东介绍,新修订《山西省消防条例》本月施行,提醒相关单位及电焊、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持焊接与热切割或建筑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特种设备相关焊接人员须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具备相应安全技能。动火作业期间严格现场管控,作业结束须复查确保无火险。发生火灾须立即报警、扑救并疏散人员。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刘世华表示,焊接与热切割人员安全素质至关重要。按照“人防+技防+智防”思路,严格执行应急管理部新修订培训考核标准;依托智能化手段强化全流程监管。目前35793台焊机纳入监管台账,为“加芯赋码”技改奠定基础,推动管理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转变。建立动火作业单位和人员供需平台,有效管控流动动火作业行为。
本报记者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