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灵石县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灵石县图书馆承载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在信息获取日益便捷的当下,它不仅是书籍的储藏地,更是连接居民与知识的桥梁,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核心场所。
灵石县图书馆作为灵石县唯一一所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在学生求知、市民充电,还是在文化传承与社区凝聚上,它都以独特的功能成为灵石县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推动灵石文化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藏书丰且广 品类涵万千
灵石县图书馆位于灵石县文化艺术中心六层,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开设有借阅部、学生阅览室、期刊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等9个对外服务窗口,可提供书刊外借流通、馆内阅览、文献查询等服务。
步入图书馆,高大的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据了解,馆内现有藏书23.9万册,持证读者超过1.3万名,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漫步图书馆,记者发现,这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在文学类书架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应有尽有,从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到西方的《简・爱》《百年孤独》,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社科类区域,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无论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者,还是关心时事政治的普通市民,都能在此找到心仪的读物。自然科学类书架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的专业书籍以及科普读物,激发着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探索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还十分注重儿童及青少年读物的收藏。色彩鲜艳的绘本、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富含知识的科普漫画等,吸引了众多小读者前来借阅。此外,为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图书馆专门开通了盲人阅览室,为视障人士提供阅读的便利,精准覆盖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丰富的藏书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条件,更在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素养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未来,灵石县图书馆将继续优化馆藏结构,让书籍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设施配备全 学习环境佳
除了丰富的藏书,灵石县图书馆的设施也十分齐全,为前来的市民提供了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据了解,为迎接2025年暑期读者潮,灵石县图书馆提前做好空调更换维修、阅览座席增设等系列便民工作,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近日,在灵石县图书馆,各阅览室已经坐满了看书、学习的学生,他们有的自带讲义、辅导书,有的埋头做作业,有的翻阅书籍、报刊,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让这里成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首选之地。
市民耿慧说:“平时孩子的主要精力在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暑假来图书馆读书,可以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而且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能够在孩子面前树立爱读书的榜样,拉近彼此的关系,我们挺喜欢这种阅读氛围。”
此外,为进一步适应新的阅读要求,图书馆积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建设,在借阅室配备了4台图书自动办证借阅设备,读者可以自助办证以及借阅图书;先后在图书馆大厅配置了2台移动借阅机和2台电子报刊机,1台视听一体机,1台微图书馆借阅设备,读者只需手机扫码,就可把里面的电子资源、电子图书拷到手机里阅览,读者也可在舒适凉爽的图书馆大厅使用视听设备,听讲座,看视频,读者还可使用微图书馆自助借还图书。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来到图书馆“充电”,在这里度过充实的时光。
活动添活力 分馆连万家
为厚植书香底蕴、构建全民阅读体系,灵石县图书馆以丰富活动聚人气,以分馆网络连民心,让文化服务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让书香浸润千家万户。
一直以来,为给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灵石县图书馆周末开设有公益性讲座、亲子故事会,不定期开展图书进校园、图书进企业等阅读推广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作用,提升全民阅读服务水平。
此外,为提升基层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全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灵石县图书馆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社区。自2018年起,已建成14个图书馆分馆,分布在各乡镇社区,实现了“一卡通用、互借互通”,让全县图书资源高效整合,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
2024年,灵石县图书馆森林公园城市书房分馆建成,县图书馆调拨4000册图书至城市书房,并多次派业务人员进行指导。如今,森林公园城市书房分馆环境优雅,成为市民就近阅读的好去处,更成为展示灵石城市魅力的重要文化窗口。
展望未来,灵石县图书馆将始终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基础上持续精进,以更贴心的服务、更丰富的资源、更浓厚的氛围,成为滋养城市文明的“文化绿洲”,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灵石贡献持久力量。(郭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