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颜色鲜艳、价格低廉的婴幼儿塑料拖鞋,可能是儿童健康的隐秘威胁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器官较为脆弱,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较弱,“问题童鞋”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无疑是埋在他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问题童鞋”屡禁不止,与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和行业监管存在短板有关。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增加产品舒适度,不惜违规使用过量非环保型增塑剂,全然不顾消费者健康安全。此次曝光的问题,也反映出电商平台监管的漏洞。在抽检的样品中,不乏大量无标识产品。部分商家通过欺诈手段规避监管,提交合格检测报告,实际销售的却是不合格产品。电商平台过度依赖商家自主提交文件审核,缺乏动态质量监控措施,对无标识产品管理不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管住“问题童鞋”,需要收紧童鞋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发条。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贯彻落实产品质量法和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按图索骥追溯产品源头,对生产、销售不合格童鞋类产品的企业依法严惩,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特别要注重对生产端的监管,尤其是对无证经营的小作坊开展专项排查,防止其成为监管盲区。
生产企业应守住良心底线,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能让幼童为劣质产品承担健康风险;同时加快高性价比环保增塑剂等安全替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从源头保障品质。
电商平台必须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堵住依赖商家自主提交文件等审核漏洞,建立更客观完善的多维审核体系,对商家实行动态巡查,发现违规立即下架、从严处罚,并定期清理无标识、不合格产品。
守护儿童健康安全,从相关产品的原料、设计、生产、流通、检测到售后、监管,每个环节都不容丝毫懈怠。应倒逼标准升级、监管强化、企业自律和技术革新,让孩子们脚下的每一双鞋,真正承载起安全与安心。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