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军旅情深

他们的故事都始于军营……

  那年,他们正青春、着戎装;
  如今,他们守公平、护正义。
  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采访了4位在法院不同岗位工作的同志,他们的故事都始于军营……

骄傲,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

  为什么选择参军入伍?4位同志都不约而同地讲:“当兵是我的理想!”
  青春从戎去,报国正当时。他们参军的理由或许不尽相同,但这一条条通往“理想”的从军报国之路,却是刚成年的他们做出的、发自内心的决定。
  太原中院执行局局长邢如灏出生于70年代,他从小就被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故事吸引,革命军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深深激励着邢如灏,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军人的理想。
  1995年,邢如灏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如愿成为了一名军人。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人们都在以鲜血和生命,守护岁月静好,扛起民族脊梁。
  2008年汶川地震,空降兵15勇士临危受命,他们写下请战书,从近5000米的高空冒死盲跳,空降震中地带,成功开辟了救援通道。
  那一年,陵川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张涛刚刚年满18岁,15勇士的惊天一跳,让他深受震撼。“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面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无惧生死、毫不犹豫!”
  2008年,张涛毅然从军,开启了五年军旅生涯。
  榜样的力量,也可能来自身边。临汾中院法官管理处处长孙伟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他从小在军营长大,每天听着嘹亮的军号声在营区回荡,看着军人们身姿挺拔如青松,眼神坚定似磐石,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出操训练,在孙伟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4年,孙伟满怀一腔热血走向军营,成为武警山西总队临汾支队的一名战士。“我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两代从军,是传承,也是接力!
  任时光流转,唯军人的使命与信仰,在血液里、在生命中传承不息。
  和孙伟有着相似的经历,省高院刑二庭法官助理宁俊锋的叔叔和舅舅都是军人,他从小耳濡目染,聆听了很多关于军人的英勇事迹,对军营充满了向往。
  “1999年,我还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当时在电视上看到大阅兵,中国军人的风采,让我看到了中华儿女最美的模样,在心里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理想种子。”
  2001年,这颗“种子”破土而出,宁俊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空军航空兵。

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点燃宁俊锋“从军梦”的那场阅兵,也是邢如灏的“高光时刻”,他当时就在飞行员方队里,以挺拔的姿态走过天安门广场。
  为了高标准完成阅兵任务,邢如灏接受了长达一年的严苛训练。“我们没有休息一天,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全身的汗水就没有停过,皮鞋踢坏了四五双。”
  沙场点兵,旌旗猎猎。199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一声声高亢嘹亮的口令下,飞行员方队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迈着铿锵豪迈的步伐,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走过天安门那一刻的心情,紧张、激动、自豪……”邢如灏讲。
  宁俊锋所在部队靠近海岸线,是国土防空的最前线,训练任务繁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战机随时准备升空。
  “曾经有段时间局势紧张,外国侦察机经常到我海岸线和防空识别区抵近侦察,我们当时担负着24小时一等战备值班任务,时刻严阵以待。”
  有一天,天还没亮,警报响起,宁俊锋和战友们边穿衣服边跑向停机坪,迅速做好起飞准备工作,战机在规定时间内呼啸升空,冲破黎明。那天,宁俊锋和战友执行了七次任务,最后一架战机落地已是深夜。
  鹰击长空,为国仗剑。当被问及:“你害怕过吗?”
  宁俊锋说:“没有!从雷达屏幕上看到一次次成功逼退外国侦察机,我们都非常振奋。保卫祖国领空安全、边境安宁,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讲到这里,能看到他的眼睛闪着光。
  刚进军营,对于孙伟来说,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都是挑战。渐渐地,他发现,无论困难再大,只要咬牙坚持,没什么过不去的。
  谈起部队中最激动的一件事,孙伟自豪地说:“我在担任武警部队机动中队指导员时,执行了奥运火炬传递安保任务。”
  当时,孙伟和战友们肩负着北京奥组委核心区域的安保重任,烈日炎炎下,汗水浸透了军装,他一刻不敢松懈。“当看到奥运火炬顺利传递,沿途群众挥舞国旗、欢呼呐喊的盛况时,我的胸膛里涌动着滚烫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最令张涛难忘的是那次“硬核”的全武装演习,千里疆场、烽火点燃,止戈为武、铁血荣光!
  2010年在警卫侦察连的时候,张涛有幸参加了一次跨区机动演习,负责演习部队车辆导调、驻地和指挥所警卫等任务。演习中,张涛感受到了烈日下雁门关的赤热、秋风中大草原的萧杀、冬日里黑土地的凛冽,即便迷彩下的身躯早已滚烫、打旗的双手早已僵硬、泥泞的双脚早已麻木,但他始终秉持军人的使命:“哨位就是战场,上岗就是打仗。”
  演习结束后,张涛所在的连队荣获集体二等功。“养兵千日,就是为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张涛坚定地说。

卸甲,亦是出征!

  退伍、转业,只是“战场”的转移。
  2008年,邢如灏转业到太原中院,他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考取了法律硕士在职研究生,进入刑庭工作。
  “我审理过一起集资诈骗案,涉案卷宗1000余册,案情复杂,每天还需接待受害群众的来访来电,尽力从法理情理角度答疑解惑,让受害群众感受到‘他们的心声能被听到、他们的权益能得到维护’”。
  最终,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圆满审结,通过追赃挽损,老百姓的损失也尽最大可能得到了挽回。
  2021年,邢如灏来到执行局工作。在新的“战场”,他积极推行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135”工作机制和“29221+N”工作法,创新“执行110”机制、财务调查员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执行难”案件,有力维护了群众的胜诉权益。
  是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勇挑重担、敢打硬仗,不抛弃、不放弃,这本就是他们的模样!
  宁俊锋所在的省高院刑二庭负责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审判以及对下指导工作。“我记得有这样一起案件,涉案人员50余人,涉及罪名10余个,案卷2000余册,视频光盘几百张,电子数据300G……”
  看着整整一屋子的案卷材料,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流露出一丝畏难情绪,大家相视一笑:“上吧?”“上!”
  那段时间,宁俊锋协助合议庭的法官们,认真细致查阅案卷,梳理案情,提审被告人,会见辩护人,听取多方意见,历时几个月攻坚,圆满完成了审判任务。
  “在直线加方块的绿色军营,让我的言行举止一切皆有规范,在军营养成的执行力,始终在潜移默化改变着自己的性格,这些都让我受益终生。”
  转业到法院工作后,孙伟始终牢记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每当遇到棘手问题,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法官管理处的工作多涉及干警们的切身利益,孙伟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他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和信任。
  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法院,那份对于责任与荣光的追求,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提押、看管、值庭,执行、送达、拘传,值班、接访、处突……每一次我都冲锋在前,因为我是司法警察。”
  脱下戎装、穿上警服,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张涛怀揣的责任和情怀从未褪色:持续5天的庭审任务,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他绷紧神经、始终坚守;离婚夫妻将孩子“扔”在法院,他默默抱起孩子,陪着法官连夜做调解工作;当事人坐着轮椅来诉讼,他连忙上前把当事人背进法庭……
  警徽闪耀、使命必达!张涛说:“我要做一名守护公平正义的忠诚卫士。”
  听完他们4位的故事,只觉荡气回肠、慨当以慷。一路走来,他们——向战而行、浴血荣光,披坚执锐、枕戈待旦,守山河壮美、护岁月安然,在各自岗位上续写着忠诚与担当。
  八一建军节之际,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白一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