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舍俨然、花木成行、道路整洁……盛夏时节,漫步在灵石县的乡村田野,无论是雨后的清晨,还是黄昏的落日,秋日的美景总是那么让人陶醉。当城市人将寻觅乡愁的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大地,如何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重现散文市中的古镇美景,成为灵石县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灵石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192个行政村分为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三类进行推进。在精品示范村创建、提档升级村建设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彰显特色优势,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布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中心村为牵引,以108国道、永吉大道、南峪公路以及王家大院、石膏山景区等为纽带,因地制宜建成“工业强农”“文旅富农”“生态兴农”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廊带。
作为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主阵地的静升镇静升村,在悄然发生改变。记者走进位于静升村的静升古镇西街,入口处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沿着石砖路向东,小广场上,合唱团倾情表演,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静升村不仅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产业振兴和文旅融合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静升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形成“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的村落格局。近年来,静升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资源整合、宣传赋能、品牌创建,培育壮大特色旅游品牌,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加大独龙杆、抬阁等省、市非遗推广力度,创作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旅游表演项目,进一步丰富餐饮、民宿等“文旅+”新业态,实现景村互补共赢、联动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走进静升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村内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确定垃圾定点收集点位,完善垃圾分类亭、垃圾桶等硬件设施,确保垃圾得到及时高效处理。“清洁直运+高效转运”的垃圾治理体系,已成为基层管理的亮点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静升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文旅+餐饮、民宿、康养新业态,让村民端稳“旅游”这碗饭。村内创办了以古镇东街民宿为代表的精品民宿56家,同步发展旌善老街美食“一屋一品”业态、初心农场农业观光体验项目,并利用与王家大院、王家庄园、红崖峡谷等景区毗邻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吃、住、游、购、娱”全产业链条,带动1000余名村民就业。
“这次来灵石旅游,体验感非常好,从王家大院出来后,我们在西街品尝了许多美食,一路走来心情舒畅,环境整洁优美,真是不虚此行。”游客李先生说道。
静升村还注重基层治理的提升,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设积分兑换幸福驿站、打造“槐树下议事会”等措施,形成了“众人事众人议众人干”的良性治理循环。同时,村内还积极建设幸福小院,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静升村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通过资源整合、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打造出了“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生动实景。如今的静升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下一步,灵石县静升村还将继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资源整合、宣传赋能、品牌创建,培育壮大特色旅游品牌,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充分构建旅游产品、民宿康养、文化体验等产业体系,积极谋划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同时,持续推进静升古镇王家大院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充分盘活静升村古建筑文旅资源,让古建筑持续释放新活力。 (郑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