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有位带着母亲扶贫的第一书记特别“忙”。他是刘奋义,省自然资源厅派驻岢岚县阳坪乡田家湾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了把更多精力用在扶贫第一线,在父亲病故后,他毅然把80多岁的老母亲带到田家湾村,一边照顾年迈的母亲,一边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12月29日,山西晚报记者驱车赶往田家湾村,采访了这位帮助贫困户致富的驻村第一书记。
产业扶贫 田家湾村民家家种起了蔬菜大棚
香菜、茼蒿刚刚露出嫩芽,准备春节前收割;生菜、韭菜、油菜等长势喜人,已进入成熟期;个头不小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也即将上市……当日,山西迎来今冬首个寒潮,气温骤降到零下24℃,而在岢岚县阳坪乡田家湾村扶贫蔬菜大棚内,温度却保持在30℃—40℃之间,村民们在棚内忙碌着。
“你看,这西红柿已经开始红了,马上就能采摘了。”66岁的马连连大娘手里捧着几个粉色西红柿高兴地说,这得感谢我们的刘奋义书记,帮助村民修缮了荒废的蔬菜大棚,让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4月26日,刘奋义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身份来到田家湾村。“刚到田家湾,那就是个门外汉,啥也不懂。”刘奋义自嘲道,“驻村干部得有婆婆的嘴、毛驴的腿、橡皮的肚,既然来了就不能怕‘摊上事儿’。”
说干就干,刚安顿下来,刘奋义就开始逐户摸底走访,搞清楚了42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田家湾村位于岢岚县城西10公里处,自然条件恶劣,全年无霜期只有100余天,刘奋义决定让村里半闲置的27个大棚“活”起来。
他主动请缨,修复了破旧蔬菜大棚。面对积极性不高的村民们,他一次次入户动员,并带着村干部到太谷区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慢慢地,田家湾村民行动起来了,蔬菜大棚建起来了。2019年,修复了5座蔬菜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尖椒、茴子白、豆角等大获丰收,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看着丰收的各种农作物,刘奋义和队员们又开始忙着帮忙销售,举行了“爱心西瓜”“爱心土豆”“爱心红芸豆”等农产品认购活动。2020年,新修的3座蔬菜大棚全部承包给村民,大家种植蔬菜大棚的积极性很高。如今,村里还有8座大棚栽种了油桃,4座大棚养起了鸡、蚯蚓,发展起了生态养殖。
“大棚里的蔬菜全部施农家肥,真正的有机蔬菜,口味正,销售一点也不愁。”刘奋义说,自从搞起蔬菜大棚以来,村民们的心思全投入其中,大冬天也忙着棚里的农活,村风民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民每天打牌、聊天,现在大家天天在大棚里忙着种菜、收菜。不仅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我真心为村民们感到高兴。”刘奋义盘算着,每座蔬菜大棚村民的增收都在1万元以上,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带母扶贫 践初心尽孝道忠孝两全
驻村扶贫近3年,刘奋义把村民当亲人,不管哪个村民遇到困难,他都热情地帮助解决,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2019年,村民马兴平不幸发生车祸,成了植物人。刘奋义急在心里,立即与工作队队员商量,将马兴平识别为贫困户,并给夫妻俩办理了低保。在田家湾村级活动室,刘奋义打开马兴平2020年收支测算表,上面清晰列出马兴平一家的收支情况:低保10368元、合作户分红3000元、残疾人补贴350元、公益性岗位6390元、贷款贴息2181元……马兴平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脱贫攻坚工程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村里的第一民生工程。利用自身优势,刘奋义在田家湾村开拓国土政策特色扶贫之路。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帮扶下,大力实施零星土地项目。2020年4月底,帮助田家湾村新增耕地12亩,种植土豆共收三万余斤。
正在他帮助村民奋力扶贫的时刻,2020年8月份,刘奋义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4天后,刘奋义送走父亲,面对扶贫工作和年迈的老母亲,他选择把母亲带在身边,重返田家湾村扶贫第一线。
在刘奋义宿舍,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两张单人床占去了屋子大部分空间,床头柜上,台灯、水杯、药品摆得满满当当,靠墙放着两张窄条办公桌,一边放着电脑、资料等办公用品,一边放着电饭锅等炊具。
老母亲腿脚不便,只能靠着辅助器具才能艰难行动。每天,刘奋义给母亲洗脸洗脚、捶腿端饭、倒便盆,把母亲安顿好后再去上班。“有妈的地方就是家。虽然比平常忙些,但每天能看到母亲,和母亲说说话,在外时知道家里有人等着我回来,作为儿子,其实很幸福。”刘奋义眼眶湿润了,带着母亲扶贫,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成年后与母亲难得的相处时光。
为了多陪伴母亲,刘奋义把电脑也搬到宿舍,经常加班到很晚,忙得不亦乐乎。倒是老母亲,总觉得自己给儿子增加了麻烦,担心影响他的工作。为让母亲消除顾虑,刘奋义常常和母亲聊聊工作中的事。“我父母都是农民,听到我说和农民有关的事,母亲也很欣慰。”刘奋义笑言,原来觉得努力工作是迎接“国考”,交脱贫攻坚“总账”,把母亲接到身边,发现工作做得怎么样,还要在母亲这里“交账”。
从产业扶贫到精神扶贫,刘奋义干得有声有色,得到村民的赞许。“为了田家湾村的脱贫攻坚,一切都值得。”刘奋义说出了心里话。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