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多低的起点干一件大事才算不疯狂?
一个人从多大年龄开始为理想奋斗才算不晚?
一个人为了不相干的“伟大事业”承受多少苦难和付出才算高尚?”
6月29日,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报道聚焦在李尚师身上。在报道的开头,我写了这么三个问题。
报道李尚师,我从采访到写作、编辑过程,是全程带着强烈的感情进行的,这种感情充沛的状态实际转化成我强烈的创作冲动。我真的愿意为这个人写报道,为了宣扬他的事迹,为了读者能有收益,也是为了拿李尚师的事迹来对照自己、激励自己。
面对李尚师,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清贫的山村教师,这个从43岁才开始进入晋国史研究领域,到78岁还笔耕不辍,历经千辛万苦,出版了几百万字史学研究著作的人,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相信所有的人,读过李尚师的报道后,都会有颇多感触。记得2016年,第一次采访报道李尚师,那时候他所著的《晋国通史》出版不久,我采访后,写了一篇报道。稿子从编辑到刊发,不止一个人和我表达:流泪了。
所以,在接到采访封面人物李尚师的任务后,我丝毫不犹豫,一定高质量完成任务。我渴望和他对话,我有信心写出一个充满温度的人物故事。
6月22日,按照约好的时间,隔了近4年后,我第二次见到了李尚师。此时,他70万字的《治国方略史鉴》出版完成了。78岁的李尚师头发更白、更少,人更清瘦了。
我是带着愧疚开始这次和李尚师的对话的。因为,第一次采访,临近结束时,他提到他正在进行的《治国方略史鉴》创作,他的主旨、思路。我当时还和他辩论,写这个的价值何在?是否正确?有无必要?能否完成?
一个寓居偏僻山村、民间的知识分子,去发表如何治理国家的鸿篇巨著!他会说得对么?
再次坐在李尚师的对面,看着他出版的新书。不仅仅是佩服,不只是更仰视。还有反思,对照自己的反思。
在写作时,我连续熬了两个通宵,静下心来,用略显感性的笔触,用最真实的事实,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自己保持一气呵成的那种状态,完成了写作。
向李尚师致敬。
向所有为人生理想奋斗的人致敬,向所有为家国命运不计得失报酬、不陷于蝇营狗苟,勇于前行的人致敬。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