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扫盲运动中我当过“小老师”

  我的母亲小时候想读书,清朝时不能读,到了民国,女孩子可以上学了,但是家里不让,因为村里没有女孩子上学。
  1954年,政府号召扫除文盲,太原市街道上组织妇女参加扫盲学习,母亲第一个报了名,扫盲班就设在我上学的十六完小。我当时正上四年级,自然也就成了母亲的辅导老师。
  1958年暑假,太原六中(现名进山中学)组织我们即将升初三的同学参加工农业劳动,我们几个年纪小身体弱的被分往市郊阳曲县新张村,与阳曲附中的师生共同组成了扫盲队。
  我们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中午饭就在地头吃。工间休息的时候,社员们带着扫盲课本先听老师讲课,然后一对一地进行辅导。下午下工后,按照队里的安排,到农户家里辅导,村里妇女文盲很多,开始学的也是注音字母,再以后就是课文了。
  我们来自不同年级的六七个男同学住在两间大屋子里。房东是一位独居的老大娘,两耳失聪,孩子们都不在跟前。大娘对我们很热情,我们也常常帮着大娘挑水扫院子。几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住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差,又调皮,其乱象可想而知。大娘从来也不责怪我们,不过她也听不到我们折腾。
  生产队给我们发了饭票,凭票到老乡家吃派饭。一个小孩子家,单独到别人家吃饭,而且一两天就要换,开始确实有点抹不开脸,而且辅导的对象和吃派饭的人家并不一致。当时生活都不富裕,但社员们都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给我们吃,他们的热情好客使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农村生活。老乡们对知识的渴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些小“老师”。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拉近了我们与农民的感情,慢慢学会了自理,也懂得了自律。
  毕竟当年还都是孩子,免不了贪玩。下工了,到小河里去凫水,到地里去拔胡萝卜吃,找不结果实的玉米秆吃,或者在屋子里打扑克、扔篮球,其中有一些行为是违犯纪律的,当然少不了挨批评。学校的老师多次来看望我们。二十多天转瞬就过去了,离别的时候,大娘拉着我们的手,咿咿呀呀地边比划边说个不停,看着我们离开,她站在院门口不停地抹泪。乡亲们把我们送上了马车,最后我们是坐在大卡车里回到学校的。

杨明华(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1-12期

  • 第2021-01-11期

  • 第2021-01-10期

  • 第2021-01-09期

  • 第2021-01-08期

  • 第2021-01-07期

  • 第2021-01-06期

  • 第2021-01-05期

  • 第2021-01-04期

  • 第2021-01-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