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山西发布

我国要推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在哪?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何建坤说。
  他提出,首先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展数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煤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推动碳减排,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何建坤强调,“十四五”期间,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反弹,最好能够实现煤炭消费零增长,到“十四五”末实现煤炭消费稳定达峰并开始持续下降。
  同时,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前,经济发展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基本要由新增的非化石能源来满足,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上不再增加。”他说。
  何建坤指出,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有区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各地区肯定有先有后,要推进一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达峰。
  他认为,可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经济转型比较领先,有条件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另一类地区是西南部分地区,其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也可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他表示,各地采取什么减排路径、哪一年实现达峰,可能有所差别。要推进差别化、包容式的协调发展和协调减排,保证全国总体目标的实现。
  疫情影响下,一些地方为恢复经济,扩充传统的钢铁、水泥、煤电等高耗能产能的冲动明显,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呈反弹趋势。如何才能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走老路”?
  何建坤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各地已陆续行动起来,着手制定本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制定相应的计划,如工信部提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政策导向会抑制一些高耗能产业的扩张。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1-31期

  • 第2021-01-30期

  • 第2021-01-29期

  • 第2021-01-28期

  • 第2021-01-27期

  • 第2021-01-26期

  • 第2021-01-25期

  • 第2021-01-24期

  • 第2021-01-23期

  • 第2021-0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