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除夕夜,太原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后,作为“嘉宾”惊艳亮相央视春晚特别节目《国宝回家》。佛容绽放,抚慰万千就地过年游子的乡愁。
春节期间,“天龙山流失佛首回归祖国”这一热门话题不仅刷爆了山西人的朋友圈,更是燃爆全国,引得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山西晚报“文博山西”微信公众号在除夕夜无缝连接,抢先在国内媒体中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截止发稿之际,阅读量突破了4万+;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上的话题“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阅读量达到2.1亿次阅读……这个春节,天龙山石窟,火了;佛首回归,成为现象级文化话题!
佛首今朝回归 源于一场海外拍卖会
春晚中,佛首初露真容,脸庞圆润,眼睛上挑,嘴角微抿,笑意盈盈,看上去庄重而不失温暖。据了解,该佛首高44.5厘米,宽33.7厘米,是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中的主尊佛首,这也是该石窟中唯一一座隋代时期开凿的石窟。如今,她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是源自一场海外的拍卖会。
据了解,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根据窟前壁《石室铭》记载,此窟由当时驻守晋阳(今太原)的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风格,下启唐代丰盈秀腴之先声,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太原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据推测,此尊第八窟北壁佛头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凿出境,流失海外。
2020年9月14日,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定于20日至22日拍卖一尊“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随即,相关工作人员立即与天龙山石窟的老照片、石窟本体的残余部、专家意见进行比对、核实,确认此件佛头原属天龙山第8窟(隋代)北壁龛内主尊佛像。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11月17日,张荣将持有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回家!
该佛首的回归,为百年来首件从日本回流的天龙山石窟佛雕,为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佛首回归带来文化盛宴 线上线下感知天龙山石窟
当全国人民热议佛首回归之际,其回归首秀已经于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名为“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不仅呈现了天龙山石窟以及第八窟的基本情况,也用数字化复原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大众更多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在2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杭侃还带来了名为“度尽劫波——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讲座,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公众更加了解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讲座中,杭侃就东魏北齐时候的晋阳、天龙山石窟第八窟的艺术成就等内容作了精彩演讲,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颜娟英的《天龙山石窟的再省思》、李裕群和李纲的《天龙山石窟》等文献中,探寻了天龙山石窟的历史印迹和精湛艺术。他对文献史料与考古材料的结合与运用,赢得了线上听众们的赞誉,也让大家对天龙山石窟多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佛首回归,杭侃也参加了鉴定工作,在讲座中他分享道:“我们围绕这尊佛首反复地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在颔首微笑、非常打动人。”
从佛首在央视春晚亮相之际,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就在朋友圈发布了各种关于天龙山石窟的报道和VR动态影像,表达了国宝回归带给文博人的喜悦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了“国运强,则文化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真理。
“美是感受与感动的能力。对未来的希望,让我们看得见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杭侃在讲座中的结束语,不仅道出了文博工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民众对于国宝回家的期盼。
佛首不久后将回到天龙山 期待跨世纪的身首团圆
“每次走进石窟,总感到一种心痛的美,渴望流失的造像能回归故里,身首合一。”陪伴天龙山石窟20余年,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此次佛首回归,不失为一种“圆梦”,也亦如大家关心的那样,佛首何时能回到天龙山?回到天龙山后,又该如何保护?
于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次佛首虽然回归,但佛身部分受自然侵蚀,仅能看清大致轮廓,所以佛首目前不会安装回佛身本体。”刘玉伟则表示,太原市文物局已初步拿出方案,佛首回归后会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进行保存和展示,待条件成熟时跟随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一起巡展。“我们也将精心呵护天龙山石窟,加强文物本体保护,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改造。”
天龙山石窟佛首的回归,不仅仅是文物本体跨越百年的久别重逢,更是寄托了众多文博工作者的期盼。近年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打造石窟数字化复原项目,从2014年起,历时7年,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让流失文物与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数字化影像成果的“合体”减少了天龙山石窟造像身首分离之憾。如今,佛首实物归来、展示,一路走来,彰显了走向复兴、走向强盛的中国力量,留下了太原文物人孜孜不倦追索流失文物的奔忙印迹。
佛首回归,促使天龙山石窟涌入大众视线,也带火了“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的线上展览,公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天龙山石窟的微信公众号,就能欣赏到这个线上展览,通过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等形式,见证美轮美奂的天龙山石窟艺术,也可以置身被数字技术复原的11座石窟之内,感受现实中的残破缺失与复原后的形神合一带来的强烈对比与震撼。此外,山西晚报记者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现“国宝回家”专题栏目,里面重点展示和介绍了北壁佛首造像的石窟艺术、雕刻艺术和它的历史。据于灏介绍,后期还会在该板块继续征集天龙山流失海外造像的相关信息,也呼吁各界人士、机构为更多天龙山造像的回归共同努力!
截至记者发稿,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开设的线上数字复原展浏览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山西文物“回家”之路奏响民族文化强音
云冈石窟佛造像佛眼回归、石佛头像回归、邓峪石塔回归,再加上此次回归的天龙山佛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晋字牌文物,历经漫漫岁月,跨越万千山水,踏上了回家之路,也让中华民族之文化薪火相传。
在云冈内的博物馆里,珍藏有一枚陶制佛眼,它曾漂泊50余年,在1985年由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史克门捐赠后,重归故地;2014年和2018年,美国华裔王纯杰先生,先后两次向山西捐赠了云冈石窟内被盗凿的石佛造像的头像,使其身首团圆;2017年,中国台湾中台禅寺向山西捐赠了唐代邓峪石塔塔身,这座漂泊在外近20载的石塔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时隔4年,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家,这不仅仅是山西文化之盛世,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盛世,亿万国人感受到了国宝带来的震撼与喜悦,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时空无法阻断,游子回家的心情,愿流失海外的文物,能跨越千山万水,重回祖国怀抱。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