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春走基层 除夕灯火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追踪万里星空 坚守航天一线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这里是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问天之地,创造了长征六号一箭20星的我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纪录,是唯一具有海上和陆基两栖发射能力的发射团队。2020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8战8捷,再次创下任务成功率100%的佳绩。
      2月11日,除夕夜,万家灯火、团圆之时,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却依然忙碌在航天一线。
      遥看星河的“千里之眼”
      寒风在一望无际的空旷高原上撒欢般地呼啸着,一片灯火在巨大的黑幕中显得突出而又微弱。还未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测控点号,那微弱而倔强的灯光,就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
      由于要配合火箭飞行的轨迹,航天测控点号几乎都建在远离人烟的地段,这里没有繁华、难谈优美,有的只是航天人对火箭的守候和对事业的热爱。
      走进不大的院落,灯火通明。队长张超和操作手蔡明皓已经早早吃完饭,准备上岗执行观测任务。
      观测任务主要是监控在轨卫星的运行情况,及时提供空间预警信息,避免太空垃圾损伤卫星。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跟踪,节假日自然也就成了奢望。
      21时整,跟星工作正式开始。蔡明皓手握摇杆小心翼翼地调整镜头姿态,眼睛紧盯闪烁的电脑屏幕。张超不时记录下设备数据,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设备转台稳定后,进入了自动跟踪模式,两人有了闲暇时间。此时时钟已指向了23时30分,再过半小时就将迎来农历新年。
      “小蔡,马上就是新年了,不知道家里这会儿在干什么。”“我们老家这会儿一定在准备放炮,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弟是最高兴的。”虽然,已经两年春节没有回家,但说起老家过年的情景,蔡明皓依旧如数家珍。
      “我们家这会儿一定在打牌。”说起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张超也有些回味无穷……
      “吃饺子了!”
      两人正聊得起劲,张高工送来了夜宵——饺子。这是点号的老规矩,每年春节期间,张高工都会为执行任务的同志送来饺子。
      “小蔡,您先吃,我盯着数据!”“你们都去吃吧,我盯着。”张超话还没有落音,张高工就接过了话茬。
      吃完饺子后,由于设备状态需要调整,两人又开始了忙碌。
      蔡明皓紧盯着电脑屏幕上一条条曲线的变化,密切跟踪监视着目标运行轨迹,不时记下各项技术数据。而操作手骆伟则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手中摇杆,一点一点调整镜头姿态和方向。这个运动直径不足5厘米的摇杆,控制着比它大数十倍的光学镜头,哪怕出现一毫米误差,都会导致追踪目标丢失。为了防止跟踪目标丢失,蔡明皓可下了苦功,每天都要操作摇杆进行上百次的跟踪训练,别人用一年才需要更换的摇杆外套,他三个月就要换一副。
      零点,时钟准时送来了报时,新的一天开始了……任务还在继续。
      山下村子一阵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时传入机房,一股浓浓的年味也随之而来。两人相视一笑,用精准的操作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
      联通八方的“航天信使”
      北海指挥大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中枢神经——指挥枢纽所在。航天任务执行中,所有的指挥决策都从这里发出,而使这些指挥口令精准传达到各个阵地点位的就是默默无闻的航天通信人,他们被大家称为“航天信使”。
      除夕夜,北海指挥大厅114值班机房内,依旧忙碌着。“新年快乐,023为你服务”这位正在熟练接听号码查询电话的话务员叫11。她是航天城有名的一口清,上千个电话号码早已烂熟于心。
      可一年前,刚刚走上话务员岗位,11面对数千个需要背记的数字号码,感到无从下手。班长耐心地教导她:“别小看背记号码,可跟航天发射息息相关!发射任务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将电话号码提供给指挥席位,就可能导致指挥延迟,将给发射任务带来极大的风险,严重的可能导致发射失利。”
      背记号码不仅要下苦功,还要用巧劲。11想起在学校背记数学公式时运用的方法,便将一张张A4作业纸裁成便利贴大小,把用户名称写在正面,号码写在背面,平时装在迷彩服上衣的口袋中,利用开饭、集合等零碎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
      两个月后,那些小纸片变得皱皱巴巴,但那上面的数字已经印刻在11的脑海中,似乎与她融为了一体。
      班长22介绍:“为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话务班14名同志都选择了留守过年。”
      话务机房不远处的通信机房是另一种繁忙的场景。值班员刘严盯着屏幕上的一组组曲线和数据,生怕出现异常波动。
      突然,代表某线路的曲线出现一个跳变,虽然只是很小的变动,却没能逃过刘严的眼睛,他立刻对曲线进行放大回放,在记录核心数据后,旋即起身向数据中心机房奔去。徒弟李伟也紧随其后。
      到机房后,刘严熟练地打开机柜,抽出控制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核对。在手指灵动的敲击键盘中,一组组数据在屏幕上不停翻滚着。刘严一边飞快地操作,一边给身旁的徒弟李伟讲解要领。
      刘严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早已熟记于心的数据,想从中找出些什么。突然刘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经意的笑容,问题找到了。刘严立刻通知维修分队对相关地域线路进行排查,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如此复杂庞大的通信系统,为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解决问题?面对记者的疑问,刘严深有感触地说:“能如此快速地处理问题,得益于预案的完备。春节前夕,中心通信技术骨干对数据跳变、通信线路排查、线路紧急抢修等8个问题研究制定了预案,为中心通信链路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忠诚值守的“定水神针”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称为“第一泉”的供水点号,点号虽小责任却大,是整个发射场重要的供水枢纽。50多年来,“第一泉”为航天供水,点号人为祖国守岁,共同为中国航天的发展贡献力量,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定水神针”。
      第一泉地处偏远,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照顾执勤人员的生活,经上级批准这里成为“夫妻点号”。到今天,已经有8对夫妻接续在这里守候,最长的曾守候8年多。
      大年初一,6点钟,闹铃响了。守点人的一天开始了。崔长强穿起衣服,背起工具包,向泵房走去,每天清晨,他都要按时开泵供水。妻子苏青也是早早起来,开始准备早餐。8点钟,早餐开始了,孩子还在熟睡中,两人没忍心将她叫起。
      简单地吃完早餐,崔长强来到院内的旗杆前,认真擦拭旗杆,检查国旗是否完好。崔长强介绍,4年前,老号长交接时,除了工作,说得最多的就是旗杆和国旗。在荒凉的点号值守,需要的不仅是毅力更是精神,而每天与国旗的交流是最好的精神充电。
      9点钟崔长强和苏青开始了巡线和设备检查,这是夫妻俩最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春节期间的供水安全,崔长强特意增加了一次设备检查。走进水井泵房,里面黑漆漆一片,崔长强随手拉开了照明灯,里面豁然开朗,低压配电柜、错综复杂的供水管道、整齐的工具柜等等让记者一目了然。
      崔长强熟练地检查着仪表数据和各主要节点的设备状态。苏青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从崔长强口中说出的一组组数据,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崔长强说:“我负责检查,她负责记录,我俩分工明确。她现在是我不可或缺的帮手!”言语中透露着幸福的满足感。
      苏青常说,“嫁给航天人,就是半个航天人,虽然地处偏远,难免会孤单寂寞,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每次火箭的腾飞也有我一份功劳”。
      谈到奉献,崔长强说:“我们不管怎样,毕竟还能在一起。我的很多同事,两地分居十几年,却一直守候着航天,守候着事业。与他们相比,我们这点困难谈不上奉献。”
      有一种奉献融入生活,归于平淡,但祖国不会忘记,中国航天不会忘记……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通讯员 路俊 王营 王静怡 王国胜

      牛年心愿
      2021年,对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个发射高峰年。空间站开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多颗风云卫星将上天、年发射次数有望突破40次……
      在密集的航天发射背后是无数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作为航天工作者,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疫情面前,他们不退,他们要陪着“大锅”过年。他们坚信: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航天人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2-18期

    • 第2021-02-10期

    • 第2021-02-09期

    • 第2021-02-08期

    • 第2021-02-07期

    • 第2021-02-06期

    • 第2021-02-05期

    • 第2021-02-04期

    • 第2021-02-03期

    • 第2021-02-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