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记者蹲点

有的拼命补作业,有的仍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

寒假“余额不足”孩子不急父母急

  估计最近几天,不少家庭会陷入“临时抱佛脚”的忙碌之中:孩子寒假作业或有不少留白之处,得抓紧“刷”;放假前老师布置的阅读书单,读后感未及时抒发的,最后一两天还需赶赶……有孩子拼命补作业,也有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没有收心的迹象,家长们则开始各种焦虑:孩子作息时间不规律,让干个什么事推三阻四。
  寒假假期“余额不足”,新学期就在眼前,“神兽”该如何收心?家长们又该怎么配合?2月22日、23日,山西晚报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帮忙补作业到半夜 家长“伤不起”
  “别提了,我们前一天晚上忙到12点多才睡。”太原市民何先生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他是第一次陪孩子写寒假作业。“今年的寒假作业比较特殊,除了书面的,有捏花馍、摆冷盘,还有做灯笼这种手工,肯定是要家长陪在一旁的。”何先生说,让他和妻子忙到晚上12点的,就是做灯笼。
  本来假期一开始,夫妻俩就和孩子商量好要完成这项作业的,可直到2月20日,一家三口才匆忙做起来。从定样子、找材料、买灯具,再到制作,夫妻俩忙了整整三天,终于是“赶”在学校规定的24日之前完成了这项作业。虽然孩子也在全程参与,但两个人都感觉这样“补作业”有些伤不起。“孩子的读书卡还有几张没做,感觉剩下几天都会是这种状态了。”何先生说。
  学做一道菜、每天阅读一小时、录制一段年庆小视频……在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比起书面作业,今年不少小学生的作业都有这种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随手完成的内容。而一些书面作业,有的老师也会分解到每日来完成,看起来,好像需要恶补作业的情况少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各种状况发生,比如:寒假太欢乐忘了写作业的,有想放飞一把集中赶作业的,还有写作业磨磨蹭蹭的。
  小学四年级学生帆帆春节跟着爸妈回老家了,本来是带着作业的,可看到弟弟妹妹都在外面玩,自己就坐不住了。“从老家回来后,恶补了好几天作业,现在还剩下一些小组作业,已经约了同学一起完成。”帆帆说。
  “每天都能听到邻居吼孩子写作业的声音。”“他几点睡,我就陪到几点。”“这几天全是孩子补作业的新闻,有些会专门找到给孩子看。”采访中,家长们对补作业的吐槽也不少。
  早上叫孩子“起床”是一场持久战
  太原市民陈女士最愁的就是每天早上叫两个孩子起床。“我家是两个孩子,一对龙凤胎,每天早上叫他们起床,估计得一个小时。”陈女士说,俩孩子上3年级。上学的时候,两个人几乎都是7点就起床了,可放假在家,两个人有时候能睡到9点,甚至更晚。就像最近几天,陈女士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起床了,做好早饭后,就准备叫两个孩子起床。“从我开始叫他们起床,到他们真的在卫生间洗漱,我来来回回进他们房间十几次,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烦。”陈女士说,“过年期间对他们没要求,觉得就是应该玩、应该多休息,可现在快开学了,不能再这个样子了。”
  同样焦虑的,还有高女士。她家孩子今年上初二,虽然不像陈女士家的孩子一样赖床,但是一有时间就拿着手机不放。“玩游戏、刷抖音,吃完饭就赖着了,让他陪我去趟超市都不愿意,一个假期长胖了不少,真担心他明年中考的体育测试。”高女士说。
  “晚上不睡觉,早上叫不起,白天不是出去和同学一起疯,就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在学校就能作息规律,回到家怎么不行了呢?”“说好了每天做运动,但一周能坚持两三天就不错了。”比起补作业,不少家长更焦虑孩子能不能在开学前调整作息习惯。
  让“神兽”收心 听听专家怎么说
  家长们为什么会焦虑?如何缓解这种焦虑,从而让“神兽”们也都收心呢?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家庭教育课指导委员会成员韩锐。
  “家长的焦虑来源于家长是具有前瞻性的,我们能够预测到孩子接下来的状态,想要帮助孩子避免不适应,这是我们的焦虑来源,可往往孩子不急家长急,神兽是乐在其中。”韩锐说,他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从家长方面来说,先不要‘急’,家长有一个平稳的心态,神兽才会稳稳跟着走。”他说,简单来说,就是从生理、心理和环境三个方面来调节。首先是生理方面,可以让孩子试着把身体先回到学校状态,进入到学习的节律当中,由假期的随“心”回到随“变”。比如说可以调节时间节律,早睡早起、晚10点上床、不带手机等电子产品等,而像陈女士担心的早起问题,可以给孩子一个缓冲,比如说设置三个闹铃。
  韩锐建议,叫孩子起床可以分三步:首先,家长起床后,可以让孩子听到动静,阻断他的睡眠,但不要催促孩子起床;接下来,已经起床的家长可以开始聊些喜欢的话题,逗逗孩子;最后一步,如果真正的起床时间已经到了,可以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夸夸孩子,比如说:“看我宝贝,一下就起来了!”
  其次,可以从心理方面和言语暗示孩子,让他动起来。比如说家长已经开始上班了,有很多哥哥姐姐也都开始上学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作为家长要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陪伴孩子,要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学习环境,一定要保持整洁,书桌上不放玩具,不放吃的。”韩锐说。
  怎么解决孩子的“放纵”,韩锐觉得应该从首先解决“必须去、想要去、马上去”三个问题。“必须去”就是让学习成为必须,“想要去”就是让孩子想想有趣的事情、有用的知识、美好的未来等,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马上去”则是从现在做起。“最简单的就是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遗漏、书包里该装的都装好了吗?”韩锐说,“或者说马上就把书桌收拾出来,改变学习环境,那就该读书读书、该学习学习。”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刘子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2-23期

  • 第2021-02-22期

  • 第2021-02-21期

  • 第2021-02-20期

  • 第2021-02-19期

  • 第2021-02-18期

  • 第2021-02-10期

  • 第2021-02-09期

  • 第2021-02-08期

  • 第2021-02-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