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夜读

文旅融合视野下的长城与山西地方社会

  •   《黄河·长城·太行文旅融合研究》
      郝平 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黄河、长城、太行是省政府新提出的山西旅游三大板块,为了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了新年论坛,汇聚国内外文旅、历史等专业的大量学者,试图为这三大板块提供智力支持,本书就是提交此次论坛的优秀论文合集。该书分为“纵论三板”“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四部分,所收论文全方位、多角度对山西黄河、长城、太行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
      长城是认知中国的一条关键线索,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也是每个中国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没有人能够否认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长城既是绵延千年、长达万里的军事工程,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与“民族认同的标举符号”。长城内外洒满了故事,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条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每个人也都渴望用自己的脚步或文字去丈量与攀爬长城。
      山西大学郝平教授主编的《黄河·长城·太行文旅融合研究》,即是对黄河、长城、太行山三处山西重要地理坐标的一次跨学科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学术性研究成果。翻阅该著,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书内所收录的长城研究成果时,又颇具一定的启发性,该书从“山西长城的修缮保护与开放利用”“山西长城文化的挖掘与宣传”“山西长城史料的搜集与整理”等不同的视角为我们梳理、还原了长城的历史、现状与文化,并对其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思路。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山西省境内长城资源共计5017处,其中长城墙体828段,总长度累计1412.88千米,关堡364座,单体建筑3798座,相关遗存27处,分布涉及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长治、吕梁、晋城等8市39个县(市、区),不可不谓面广而开发、保护意义重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山西不仅是矿藏资源大省,更是文旅资源大省。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从传统矿藏资源开发到新时代文旅融合产业的转变,是实现山西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将旅游业作为“润滑剂”,是实现山西省脱贫发展与旅游开发的共赢之举。
      在该书中,刘建生指出旅游开发要注意挖掘文化内涵,高春平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深化到长城脚下去;王杰瑜认为长城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一个区域,要寻找长城之美,全力推进长城文化旅游产业;李珍梅针对长城边堡的保护规划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战的弊端,指出“需要制定保护优先原则,并制定完善的解说系统,深挖长城故事”;孙瑜以地方碑刻为依据,“探究了明清山西长城地带关公信仰的演变”;赵杰则“从自然地理地址特质特征方面对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区域进行了考察”;赵俊明强调“山西已形成典型的长城资源文化代,但目前长城资源开发利用却远远不足,应深入挖掘整理山西长城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打造山西长城体育旅游和长城乡村旅游新品牌,加深游客的体验感”。除此之外,书内收录的其他学者所提交的论文还从长城沿线的民族融合、村庄旅游资源开发、长城地区人口迁移与文化融合、建设长城旅游地理标志等视角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长城板块主推线路服务,多建景点和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旅游形式”是长城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长城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长城旅游资源的开发,我们应立足山西地方社会实际,以保护为第一位,注重与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延长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你带动作用,讲好“长城故事”,打造长城旅游精品地标,鼓励多元的经营格局,让长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贾登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07期

    • 第2021-03-06期

    • 第2021-03-05期

    • 第2021-03-04期

    • 第2021-03-03期

    • 第2021-03-02期

    • 第2021-03-01期

    • 第2021-02-28期

    • 第2021-02-27期

    • 第2021-0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