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翻山见海

□十锦

  翻过山,才能见到海。
  庚子年末,23集电视剧《山海情》引来无数人热议。一部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因何受到如此热捧?而赞誉者中不乏年轻观众,他们少有地将这部电视剧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父母长辈,这种自发“安利”,又叫“自来水”。熬了三宿,我追完这部有滋有味,令人欲罢不能的剧。
  “怎么会那么苦,他们太不容易了……”被我说服一起看剧的妈妈,看第一集就眼眶湿润,情难自禁。他们那一代人,对贫困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
  而苦,是由贫穷和绝望组成的。一 开篇,主角马得福和张书记为了吊庄移民偷跑的事,挨家挨户地劝说他们能够回去。在移民搬迁后,通电、浇地、治沙等关乎移民户生存的事情,像一个接一个的大棒砸下来。幸福的生活就这样望不到头吗?马得福的忧伤,渐渐弥漫开来,感染和攥紧了观众的心。
  不管是村民们的狐疑,还是易地搬迁遇到的困难,都是致富路上必须逾越和征服的大山。摆脱贫困,不是说让村民从一个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就万事大吉,照样还是需要村民一寸一寸地整理土地,照样需要解决缺水少电、治理风沙等难题。老支书有句话“不怕苦,只怕没有盼头。”这个盼头,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层面的富足。代表村子希望的年轻一代,得宝、麦苗、水旺、尕娃离家出走,想去看看火车。他们追逐的,是山外面更大的世界,是能够摆脱贫穷和绝望的出路。
  于是,带着海的气息,满嘴闽语的挂职干部陈金山来了。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海风刮到西海固,这个手舞足蹈、叽里咕噜的陈县长,透露出了一个信息,“我们是来帮助你们不再受穷的”。从陈金山到来,到白麦苗回归,祖国东南的海风吹动了西海固的致富路,更吹响了闽宁镇发展的号角。
  山,是大西北连绵的山;海,是东南部汪洋的大海。山与海汇聚到一起,就是情。一段令人激情澎湃的山海情缘。
  这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点,是许许多多贫困山村走向小康的缩影,是无数人经年累月奋斗的战绩,是东西部心血凝结的情谊……
  当地年轻人因为穷,没活干,去偷窃、扒火车……富余劳动力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于是,东西协作的第一步,就是劳务输出,让年轻人走出去到福建去打工。以白麦苗为首的第一批青年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翻山而来见到了海……
  劳务输出的同时,农业科技扶贫给西海固带来了新的希望。闻所未闻的菌草、双孢菇种植,开启了在自家庭院就可致富的新模式。但新鲜事物没那么容易被农民接受,如何消除他们的顾虑,如何为农民保驾护航,如何扶上马再送一程,解决一个个难题,像是翻越一座座大山,但所有人都心怀希望,相信山的后面有星辰大海,是富裕幸福的日子。
  面对一个个困难,涌泉村的老支书不怕,他是第一批来吊庄移民的,为了防风固沙,累弯了腰,在金滩村种下一排排树苗;苦命的水花不怕,为了改变生活,拉着残疾的男人和年幼的女儿,走了400多公里,种蘑菇、开超市、做生意;到福建打工的白麦苗也不怕,为了留下来,她学闽语、练技术,带领姐妹们一步步成长……他们是西海固人奋斗的缩影,是只要有盼头,就不怕吃苦的致富典范。
  山从来都是山,但海不只是海。我认为,海更像是西海固人们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就像是他们说要把闽宁镇变成塞上江南。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得到的,所拥有的,不会唾手可得,都要翻过一座座山,拼尽全力,才能实现。
  随着剧情的推进,涌泉村脱贫攻坚的困难和问题一个一个被摆了出来,而他们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去克服,一点点去战胜。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往无前,就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拦路虎,翻过一座座山峦,到达无垠广阔的海洋。
  对于扶贫干部来说,他们就是百姓走出困境的领路人,是绝望无助时的一缕春风,是奋力拉车后面的推车人,是一场场及时雨。为了将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多少个马得福、白麦苗、陈金山、凌教授、得宝、水花……那些海洋的开放之风,吹绿了干旱荒芜的山峦,吹富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2020年年末,宁夏西海固地区百姓告别绝对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住进安全房,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贫困家庭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
  翻过了山,见到了海,百姓们终于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不管经历了多少曲折,结果是收获了漫山翠绿。翻过山的人们,见到了海,见到了金山银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07期

  • 第2021-03-06期

  • 第2021-03-05期

  • 第2021-03-04期

  • 第2021-03-03期

  • 第2021-03-02期

  • 第2021-03-01期

  • 第2021-02-28期

  • 第2021-02-27期

  • 第2021-0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