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太原地铁2号线时,细心的乘客会发现,列车内怎么没有司机的身影?他们如何掌握乘客上下车的实际情况?列车前后两端封闭的隔断车门里,都有哪些“神秘”设备……3月18日,带着这些好奇,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地铁列车司机室,与运控员“亲密接触”,体验运控员在两平方米空间内,仅用20秒时间,就要通过站台上设置的CCTV显示屏,关注每位乘客上下车情况,实现列车平稳、安全运行。
单趟运行约44分钟 运控员精神须高度集中
太原地铁2号线全自动运行,司机统称为运控员,相较于传统地铁来说,运控员的责任和压力更大。
18日8时许,山西晚报记者跟随太原中铁轨道公司车务中心乘务车间运控员兼派班员张帆、副手李碧云走进司机室。
“涧河站对标停车!”此时飞驰的列车从尖草坪站出发缓缓驶入涧河站,张帆打着标准的手势,发出命令。列车停稳,张帆迅速起身,站在座位右侧方,手指口呼:“左侧双门开启,有乘客乘降。”眼睛却时时盯着隧道左上方悬挂的小站台CCTV显示屏,仔细查看着乘客们的一举一动。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着,20秒后,站台上的乘客已全部上车。“双门关闭,发车授权有。”张帆再次发布口令,随着车门关闭,列车平稳地驶向下一站——胜利街站。长长的隧道内,列车像一条巨龙穿梭其间。张帆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狭小的司机室里,两边是各种仪器、设备,仅中间2平方米的地方放置着一把椅子。
李碧云是目前太原地铁2号线94名运控员中仅有的3名女性之一。“太原地铁2号线列车单趟运行需要约44分钟。在此期间,运控员必须高度集中精神,确保列车进、出站的安全运行,还要保障上下车乘客的人身安全。”列车运行后,李碧云介绍。
不一会儿,列车驶入长风街站。作为商业繁华区,这里的乘客明显多了起来,张帆和李碧云瞬间紧张起来,仔细察看着CCTV显示屏,不放过站台、车厢里的任何蛛丝马迹,直到车门关闭,一切正常,列车驶入隧道。
“你看,左侧顶部安装着一个监控仪,可以随时监控司机室的情况,如车厢内、站台上发生临时紧急事件,太原地铁2号线指控中心(OCC)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作为副手的李碧云轻声介绍着,生怕影响张帆的注意力。
运控员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李碧云指着司机室顶端安装的行车记录仪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个行车记录仪是专门用来监控隧道和隧道内的各种设备、仪器的。如果隧道内有任何异常现象,运控员将及时采取停车等措施,并马上给行车调度员汇报此信息,行调中央会根据具体情况传达给车站以及车辆维修班、通信班,保障列车安全。”
作为运控员,他们都明白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设备有故障,人性要补上。”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运控员将及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安抚乘客心情的同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90后运控员 为家乡建设出力满满自豪感
“作为山西首条地铁的运控员,我们感到很自豪。”乘务休息室,张帆和李碧云的心情明显轻松许多,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之前在广州干了3年多的地铁司机,听说太原地铁也要招运控员,就迅速报了名,这下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施展抱负了。”张帆,1994年出生,山西汾阳人,大学期间专门攻读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
“为了太原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首秀,我们前期准备了很多工作。”去年12月26日,作为首发主运控员,张帆亲自开动了家乡的第一辆列车。“为给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乘坐环境,实现列车的平稳运行,我们和信号人员调试了上千次,现在乘客即使在列车上睡着了,也几乎感觉不到列车的停站、制动、牵引。”回忆起去年地铁调试、开通首日等情形,张帆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自地铁开通以来,张帆用自己的实力展现了一名老司机的担当。如今,他不仅是一名运控员,还晋升为派班员,兢兢业业在岗位上默默付出。
而太原姑娘李碧云,选择地铁运控员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1998年出生的她,为了完成职业生涯的首秀,工作中始终如一、一丝不苟。“任何一个手势和指令,任何一个按钮和开关,以及每一个站点名字,都深深烙在心底,生怕有任何闪失。”作为太原地铁2号线仅有的3名女运控员之一,李碧云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辛苦。几个月来,李碧云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安心的乘坐环境。
“初期运营,我们每天开启270余列次,每7分半钟就有一辆列车向乘客驶来,每辆列车配备1—2名运控员,为乘客的出行保驾护航。”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瑞国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为实现太原地铁2号线的正式开通,去年以来,公司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运控员,从培训到试运营,从设备调试到综合联调,从地铁试运行再到运营评审,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守护着地铁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