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南绍北代”黄酒杯2020感动山西候选人物系列报道之常丽

每个122报警电话 都是一份信赖和责任

  •   简介及荣誉
      常丽
      女,40岁,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接警员。太原市2020年“最美时代新人”。
      2020年10月9日晚8点47分,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接到110 一则指令,有一名男子报警称因发生家庭纠纷,其妻驾车外出发生了翻车事故,希望民警帮忙救助。获取到驾车女子的手机号码后,122指挥中心当班班长常丽拨通了她的电话。
      常丽保持通话,得知对方欲轻生,她一边含泪劝说女子珍爱生命,一边引导她说出所在位置,并通知民警、急救等前往寻找。持续通话近58分钟后,民警找到了该女子,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成功。
      常丽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起58分钟生死通话,太原接警员都能回忆起来。2020年,她上了热搜,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网媒体争相报道转载,无数点赞、跟评出现在文章和视频里。
      2021年2月19日,在太原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一身警装的常丽,身板笔直,英气非常。
      常丽的工作台上,摆着电脑、电话、耳麦、对讲机、文件盒,她有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敲打键盘做记录,回复来电市民的问题,有时通过对讲机协调警力,时不时前后几排来回检点。一抬眼,就是整面墙的巨幅大屏,上面显示着全太原市当前大街小巷的交通状况。
      这是她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重复面对的工作,一晃,到今年已是第16年。
      从2005年入职至今,“小常”变成了“常姐”,一直奋战在122最前线,如果不是那通58分通话的高光时刻,她可能不会被人们认识。而这个电话,也让她和122展现在人们面前。她一直说,“是我们这个集体,是整个团队的力量,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准确引导交警护送幼儿及时就医
      太原122作为太原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心脏”,是整个太原市交通枢纽的“司令部”,警情指令的下达、信号配时的调整、突发事件的处置、勤务的指挥调度、警力的合理安排、路面的重点监控、信息的发布、民众的咨询、建议收集汇总等工作都是由这个部门完成。从2013年起,太原122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民众危难时刻报警求助,至今承担了4000多起应急救助。
      救孩子、救老人、救孕妇、救车祸伤员、救农民工……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已经成为122报警服务台的常态化工作,收过多少锦旗,没有人统计过。就在劝回轻生女子当月,常丽还又成功完成一起救援。
      2020年10月29日18时48分,一位出租车司机向122求助,车上乘客是一对急需赶往五一路省儿童医院的父子,11个月大的幼儿咽部卡着异物,已经昏迷。接到电话时,出租车行驶在滨河东路长风桥路段,晚高峰期间车流量大,希望得到交警救助。
      接到消息后,指挥中心立即启用“一长三班”工作机制,常丽负责122“执行督办专班”。她安顿接警员迅速落实具体位置,指引出租车司机打开双闪正常行进,指令小店二大队、迎泽二大队和杏花岭大队民警沿途接力护送。
      20分钟后,一路“绿波”,幼儿被安全送达医院。但很快杏花岭大队分指挥室反馈,幼儿病情危急,需要转院至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
      常丽引导开道交警和救助车辆向漪汾桥西方向行驶,指令万柏林一大队、晋源大队民警沿途保障。19时30分,出租车顺利抵达。
      43公里的路程,下班晚高峰,中途转院,城区5个大队接力护航,仅用40分钟到达医院救治,龙城交警合力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常丽告诉记者,大家的心都一直在悬着,看着大屏上闪烁的警灯护航开道,她心里满满的焦急,自己必须要准确无误地下达指令,为孩子抢出宝贵的救助时间。在去省儿童医院五一路院区的时候,122其实已做好会转诊的准备,规划好转院线路,也提前联系到了晋源院区。
      11月6日,康复的宝宝和爸爸妈妈来到指挥大厅,送上六面锦旗。孩子的爸爸王勇说一定向素未谋面的接警员们当面道谢,一再说:“你们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小伙子说,自己是武汉人,这次宝宝生病,让他觉得像被亲人关爱守护一样,他说“太原就是我的家”。
      “身着警服,职责所在,既然接到群众的求助,就要对生命负责。”常丽说,这就是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的不是她一个人,而是122的全体接警员,是所有交警。
      业务能力获得同事们的钦佩
      平日里,122接警员们忙碌的身影很少被人看到,鲜有轰轰烈烈“显绩”的机会,常丽和同事们大多的时候都是在默默无闻地奉献。作为接警员,他们个个都是太原市的“活地图”,常丽告诉记者,必须对道路位置有立体概念。比如每说到一个位置,需要确定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在高架上下、车辆行驶方向,是否有隔离物,路段照明情况,所属大队、中队等信息了然于胸。
      “对道路熟,对管辖大队熟,对事故处理流程熟,沉着冷静,运筹帷幄……”说到常丽的业务能力,她的同事们无不佩服,张欣、李亚婷说,每次突发事件,常丽电话里问到的点特别全,常常是她们想不到的但切实有用的细微信息,她反应快速,脑、耳、手、嘴一致,能准确地做出指令。看常丽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常丽却笑着说,“这些只是打底的基本功,需要学习掌握的地方还有很多。”以省儿童医院为例,在太原就有三个院区,科室分工不同。而这样的大医院还有好几个,对此她也都了然于胸,以方便病患报警求助时不跑冤枉路。遇到专业的法律条文,有市民理解不了的专业术语,常丽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转述,准确解释出来。
      很少有人想到,事故接处警中,尽管不在现场的常丽,承受着可能比现场处警还大的心理考验。查找事故原因时,她要反复倒带车祸发生始末,惨烈的事故场景,年轻接警员都不敢看,但常丽是班长,她不仅要一再回放查看,有时还需要细节放大,梳理分析事故原因。报写材料的时候她冷静客观,但看着鲜活的生命倒在血泊中,自己会好几天难受得过不去,为遇难者惋惜落泪。“如果每一位交通参与者不违章,如果驾驶人不分心,如果不超速,如果不低头看手机……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等到下一次。”常丽说。
      一句“谢谢”,会让她瞬间充满力量
      太原122建立至今,很多姑娘在这里留下青春,但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先后调离,像常丽这样一干就是16年的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坚守岗位,就意味着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业务,不断地投入更大的热情。常丽承认,工作可能有时会单一、枯燥、重复,可自己就是喜欢,她和大家在用声音为百姓服务。“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厌恶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今年除夕夜,常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大年初三,又轮到她的班,作为接警员,她习惯了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在岗一分钟,就应该足足地认真工作60秒,她说,我们这里每一个都是超人。
      每一天,122要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比如雨雪天话务量激增,工作强度大,三四个小时连着说话不喝水都是常事。遇到报警人说不清情况需要引导,情绪焦躁需要安抚。遇到碰擦、堵塞、违停等情况,要为报警人提供不同处理解决方案……电话那头有急切的期待,有不解的困惑,有危难,有无措,有恼怒,有软弱,这都需要她们一一化解。然后,她们再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上班到下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细致耐心的投入。怎么能不说是“超人”?
      烦吗?有过;累吗?经常的。但是常丽看来,市民把电话打进122,就是一份信赖,而她们每一个接警的付出都有价值。听着电话里从急到缓、从紧张到放松的口气,听着一声声“谢谢,辛苦啦”,她瞬间就又充满力量。
      有一个很普通的咨询让常丽印象深刻。打电话的市民咨询三轮电动车能不能上牌照,他想买一辆。接警人员明确告知,不符合上牌照标准的三轮车,不能上路行驶。没料到市民火了,声音拔高了几度。
      常丽接过电话,亲切地询问,买三轮电动车做什么?原来,这位市民的老父亲岁数大,腿脚不方便,需要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常丽耐心地和报警人讲,城市交通路况复杂,而老人操纵性、反应能力差。给老父亲买这样不能上路行驶的车,还要带两个孩子,万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被交警拦下,对孩子也不是好的教育。“父母健康,孩子平安,就是咱现在最大的福气,你觉得呢?”聊着聊着,对方不再激动,挂电话前特别说:“谢谢你,我不买了。”这一个回复不过几秒钟,但常丽坚持用了几分钟劝说,她说,算是给市民做了一次交通安全的教育,人人有了安全意识,就能够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
      遇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是常丽工作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习惯,仅交通事故处理,为防止造成路况堵塞,她会有多种反应,有报警人情绪紧张表述不清,常丽会像姐姐般安抚引导;有报警人纠缠自身小利,她会从安全角度出发耐心讲解。
      众所周知的58分钟生死抢救,常丽是接警员,是心理咨询师,是亲人,是朋友,她动情力劝,落泪安慰。常丽也想不到有如此大的“轰动”,她自己分析说,“可能一个有温度的公职人员是百姓最需要的吧?有人看到我劝她,我将心比心为她落泪,她会觉得很暖心,像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邻家的姐姐,所以才会得到大家这么大的认可吧!”
      当被问到怎么做到这种身份转换的,她说了四个字——感同身受。
      记者离开122的时候,夜幕低垂,指挥中心巨幅大屏上,交通要道颜色由绿色渐橙、渐红,意味着晚高峰的到来,璀璨的车灯连成长龙,大屏前穿着警服的接警员们投入新一轮的忙碌中。这画面让人感到一份切实的温暖和感动。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实习生 王思畅


      记者手记
      和常丽在太原交警指挥中心对话有三个多小时,她说得多,语速快而利落,条理清晰,没有喝一口水,肯定是习惯了。她讲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她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开怀,时而哽咽,时而落泪。我听得感叹,不好意思去卫生间,希望能和她聊的时间再多点儿,因为,一旦有警情发生,她就会优先处理警情。
      我故意出题为难常丽,比如十字路口,为什么非机动车左拐有时看信号灯有时看地上的线?比如行车规定为什么变了?常丽张口就答,解释得密不透风又入情入理,让记者和身边的摄像小伙心服口服。
      我采访许多平凡人中的英雄,我很清楚,一跃而出的高光从来都不是传奇,而是一步一步踏实积累的沉淀。常丽进入122的十几年间,始终坚守在一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她和战友们一点一滴发出光芒,展现出老百姓心里所需要的民警的形象。58分钟的通话考验,正是天长日久积储的深情。
      我不知道的是,什么力量能够让她保持这份投入和热情?
      她回答,是心里的信念、使命、职责和是真心的热爱。
      这是一个诚实的答案。
      记得除夕夜,我发微信问候岗上值班的常丽,她回复:“我们来守护平安,好好过年。”一句话,尽显荣光与自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 第2021-03-20期

    • 第2021-03-19期

    • 第2021-03-18期

    • 第2021-03-17期

    • 第2021-03-16期

    • 第2021-03-15期

    • 第2021-03-14期

    • 第2021-03-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