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娱

专访《觉醒年代》主演、陈独秀饰演者于和伟

“演技教科书”背后苦寻人物魂

  •   《猎毒人》中的功勋卧底吕云鹏、《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巡回检察组》中刚正的监察组长、《刺杀小说家》中邪恶的小老板……细数演员于和伟的作品,似乎每个角色都能让人记忆犹新。继央视一套首播之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北京卫视开启了二轮热播,其中于和伟的表演片段再次被观众当作“演技教科书”反复品鉴。
      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魅力,彰显了人物力量和历史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近日,于和伟接受媒体采访,阐述了他对这部剧、这个角色的注解,颇有苏轼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味。
      三演陈独秀 功课从零始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接演《觉醒年代》?
      于和伟:其实刚开始我拒绝过《觉醒年代》的邀约,因为演过几次陈独秀,人物一重就没意思了,而且我也不是特别像陈独秀,但后来是张永新导演找我过来。拿到剧本后,我觉得这部剧具有客观性的历史观,这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从“人”的角度去剖析、去讲述,这一点特别打动人,我就接了。另外,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创作原则,就是抓其神,抓住神就等于抓住了灵魂。
      剧中陈独秀说:“这最后的觉悟说到底是人的觉悟,就是要换脑子,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来塑造新一代青年,来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陈独秀的眼睛是看得远、看得清的,他想要给中国找出路,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陈独秀身上的大人格、大品格。
      记者:第三次扮演陈独秀是否驾轻就熟?
      于和伟:2010年和2017年,我曾分别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度扮演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历史上可参考的形象资料很少,之前的戏份也大多融入历史长河的叙事之中。但《觉醒年代》是全景式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新青年》的创刊人之一陈独秀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与老朋友重新认识,我的功课是再次从零开始的。
      拍摄前,我重新翻阅陈独秀的史料、传记,还拜读了诸多民国书籍、中国共产党党史。拍摄时,我重新在脑海中勾勒出陈独秀彼时的形象、神情、语言节奏;而后再结合具体的情境,定位其应有的精神气质。
      剧中人物情 辅助陈独秀
      记者:陈独秀和陈延年的父子情也是这部剧的一个看点,您怎么看这个“儿子”?
      于和伟:陈延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有感情,爱憎分明。他虽然爱父亲,但刚开始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家人。随着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慢慢开始了解父亲,甚至他就是他父亲的一个缩影,也是他父亲的一个放大。
      记者:那高君曼呢?
      于和伟:我觉得这是新一代知识女性的形象,开朗又不失深邃,飒爽又不失文雅。作为一个女人,同样会遭受正常女人的委屈,但一要把它吃下去,二还要照顾到丈夫和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我觉得她不容易,她对陈独秀的情感非常坚定,她力图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格局,能跟得上陈独秀,所以她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女人。
      望“觉醒年代”能深入人心
      记者:您觉得这部剧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于和伟:《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这部剧没有讲口号,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让你自己去感受,寻找答案。如果没有这些先驱,可以说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它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不倒,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不倒。
      记者:剧中,陈独秀是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您觉得这部剧向当下年青一代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
      于和伟:这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我希望年轻的观众能够看到其中的光辉人格,看到革命者的激情、看到革命者夫妻间的温情。这部戏会告诉你,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你强大,中国就会强大。我希望我们的创作能够让“觉醒年代”这四个字深入人心。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24期

    • 第2021-03-23期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 第2021-03-20期

    • 第2021-03-19期

    • 第2021-03-18期

    • 第2021-03-17期

    • 第2021-03-16期

    • 第2021-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