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访谈

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宅猪再推玄幻现实主义力作

《临渊行》:在玄幻世界里对现实进行思考

  •   近日,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冯长远(笔名:宅猪)推出新作《临渊行·元始元年》(全二册),该作品在去年上传第1天便获得5万读者收藏,第17天获得20万读者收藏,截至2021年1月23日,短短一年,在起点累计获得百万收藏,450万+推荐票,月票榜最高成绩No.2。如今,新书上市,口碑不凡,继前一卷《临渊行·云出天门》后,“元始元年”卷将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修真世界,一个更为汹涌的权力斗争旋涡,热血少年披荆斩棘在征途中……
      冯长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网络作家协会理事,阅文集团签约白金作家。毕业于安徽大学,取得社会学学士学位。文字轻快明丽,写作风格既激情热血,而又不失幽默风趣。代表作有《牧神记》《野蛮王座》《帝尊》等。其中,《牧神记》获得阅文集团2017年超级IP盛典年度最具改编潜力作品奖,上榜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年榜。
      《临渊行》的创作融入了《山海经》这类民间神话传说,以及诸子百家、佛、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与和解、教育的诸多现象等等,冯长远通过他虚构的玄幻世界,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盘托出,这在玄幻小说的创作中是具有开拓性的,《临渊行》做到了既热血快意又立意深远。
      新书出版之际,冯长远接受媒体群访,他说:《临渊行》既是主人公苏云上下求索的人生修行,也是自己而立之年创作的一场“临渊行”。
      我梦想达到的人生境界就是能找回心中那个最初的自我
      山西晚报:《临渊行》的故事背景是结合了清朝末年和西汉末年,为什么选择了这两个历史时间点?这段历史又是如何和作品中的故事结合起来的?
      冯长远:西汉末年东汉之初,王莽改制,万事崇古,所有事都要依循古制,对古代的制度进行复辟;清朝末年,西学东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方的学问入侵东方,产生了文明对抗。这两个朝代,是新旧文明碰撞,中外文明碰撞的节点。因此我选择将这两个时代融合,作为《临渊行》的背景。
      《临渊行》开篇的时候便直接点明,京城来的大人物裘水镜因为官场失意而回到朔方城,裘水镜的个人经历,带着强烈的时代背景。他是天道院的士子,见到元朔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在与外国的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因此看到了元朔的灵士的不足,远赴重洋,去海外留学,学到了一身本领,打算通过元朔朝廷推行变法,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然后他发现,在朝廷内部,还有新老学派的势力在交锋,还有皇帝在贪恋权势,还有各种各样的掣肘,导致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临渊行》主角苏云就是裘水镜的弟子,他是一个从乡村里走出来求学的人,因为裘水镜而被牵连到这场变法与权势的争夺之中。
      山西晚报:那书中的人物也是对照历史人物设计的?
      冯长远:对。书中人物“帝平”代表的皇权,对权力的贪婪和留恋,不想放弃任何权力,为了权力可以无所不作。“裘水镜”是那些在危难时期主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们是清末民初时期,奔赴海外求学的留学生。他们从国外学到了学问,满腔热血的回来报效国家,企图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然而却在血淋淋的权势斗争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七大世家”是阴谋家,对权势、对地位、对金钱,有着无尽的渴望,他们勾结外国、制造杀戮、制造混乱。“左松岩”则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他也是留洋归来,也想改变国家的现状,因为他出身底层,所以认为要从根子上解决国家的贫弱,只有推翻帝平的朝廷。“薛圣人薛青府”则是洋务守旧派,一方面崇拜外国人的武力,一方面又崇拜权力。他们守旧,又接受新东西,同时也有自己的野心。
      山西晚报:主角苏云是玄幻小说中很典型的“升级打怪、逆天改命”的爽文男主,在创作他的过程中有没有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冯长远:苏云是一个生活在泥泞中的一个小瞎子,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但是他却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堕落沉沦。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有着各种诱惑,还有人魔在诱使他坠入魔道,但他始终能把握到内心中的光明。他也迷茫过,迷失过,骄傲自大过,但始终能找回内心中那个真实的自我,最初的自我。这也是我梦想达到的人生境界。
      山西晚报:除了主角苏云以外,《临渊行》还塑造了众多配角,你自己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冯长远:我个人比较喜欢莹莹,一个小书怪,现在是书仙了。莹莹是本书,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古灵精怪的,她是主角的老师,也是主角的伙伴,陪同主角一起成长。如果没有莹莹,苏云的日子肯定过得一塌糊涂。
      山西晚报:用一句话来介绍《临渊行》,你会怎么介绍?
      冯长远:这是一本名叫苏狗剩的少年尝试着率领族人,突破固有阶层的故事,玄幻修仙,法力无边!
      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要在原来的基调上做调整、做改变
      山西晚报:看你的自述,在创作《临渊行》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创作时也是“临渊之行、如履薄冰”,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冯长远:我在创作《临渊行》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国内的新冠疫情之初,正好写到新学旧学之争,这里面牵扯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比。经过此次疫情,人们都受到了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临渊行》想写的就是爱国主义,在当时一下子就变得不需要了,民众不需要你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不需要你进行东西方文明对比了。现实是最好的对比。因此那个时间段,对我、对《临渊行》的影响和冲击都很大,我必须要在原来的基调上做调整、做改变。这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
      山西晚报:做了怎样的调整和改变?
      冯长远:疫情期间,人们精神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我在《临渊行》中加入许多幽默元素,期望能带给读者轻松的阅读感受。不过从想深入探讨社会问题,转变为轻松幽默的文风,比较困难。
      山西晚报:“教育”也是《临渊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涉及到教育改革、教育资源分配、寒门学子阶级跃升等等各种关于教育的横切面,你在这部作品中想传达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冯长远:教育在《临渊行》中十分重要,我认为,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公,但教育,是惟独不能不公的地方。教育必须要做到公正,不能有城乡之分,不能有内外之别,要给每一个学子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教育如果被权力、被金钱垄断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会造成阶级固化,会造成世家统治,进而形成知识垄断。我在《临渊行》中写到了许多种教育固化后的社会,元朔的皇权世家统治的社会,西土的神学新学统治的社会,还有帝座洞天的完全私有化的世家统治,天府洞天的门阀宗派统治,以及文昌洞天的学院派统治。在书中,有各个社会的对比。而且还有阶级严重固化,甚至凝固的社会模式,那就是仙界。
      山西晚报:《临渊行》中说修仙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格物致知”,你怎样理解这个儒家思想的难解之谜?
      冯长远:在《临渊行》中,我把它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相结合了。格物致知,其实是研究事物的道理,总结出事物的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学问。你研究水、研究水蒸气、研究数学、研究光、研究电,你可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律,可以验证对错,这就是科学方法论。
      中国古代没有从格物致知中寻找到科学,是因为儒家的大儒们把它用在心学上,用来提升个人的修养。而格物致知这个概念是在文艺复兴传到西方的,在西方反而促成了科学的大发展。
      我坚持下来了“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是正确的
      山西晚报:你大学学的是社会学专业,为什么会去写网文?
      冯长远:我虽然是社会学专业的,但是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文学,喜欢文字,自己也因此喜欢写一些东西。上大学的时候,正是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看得多了,就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自己写写?何不把自己幻想的东西,变成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只是那个时候在上学,没有把网文写作当成一个事业。
      山西晚报:那是什么时候开始将此作为职业的?有难熬的时候吗?
      冯长远:后来,我看到一个前辈作家——流浪的蛤蟆,他晒他写小说的收入,于是,我就踏上了网文这一行。万事开头难,我也是摸爬滚打了13年,有过开门红,也有过扑街。我最扑街的时候,身上已经没有钱了,稿费还没有下来,于是把自己堆积的饮料瓶卖掉,把冬天用的被子卖掉换钱,反正夏天嘛,凉快。就这样,度过最艰难的一个月。
      山西晚报:那用玄幻小说的话说,你是如何通过小说逆天改命成为一个白金作家的?
      冯长远:我的创作期可以划分为摸索期、学习期、定型期和改变期。我个人是比较笨的,如果把我个人当成我自己小说的主角的话,我应该是“钟岳”,人很笨,但爱学习,有动力,有干劲。我见过很多写作比我有天赋的作者,但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我坚持下来了,我认为“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是正确的。
      山西晚报:你的大部分作品虽然为玄幻题材,但读者评价你的作品“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历史感”,这种写作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冯长远:这与我平时的阅读是相关的。我自小喜欢看一些科幻类的杂志,比如《科幻世界》,也喜欢阅读一些科技前沿、科学猜想类的文章。对于历史中的名人,他们的事迹也是我采集的对象。历史中的人物,从远古三皇五帝,到先秦百家争鸣,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包括了太多太多的人物。他们性格各异,经历各异,把这些人提炼出来,他们就是人间百态,他们就是你的主角、你的配角。
      山西晚报:最喜欢什么书?
      冯长远:我个人比较推崇《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国”讲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把男儿的建功立业、权谋斗争写得淋漓尽致,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千姿百态。《西游记》则是将男儿的浪漫主义幻想发挥到极致,上天遁地、反抗强权,还有消除内心五气,五行归一,获得内心平和。至于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则是让我感觉到科技之美,未来之美。
      山西晚报:你是学社会学的,这个专业对你的写作风格有影响吗?
      冯长远:这个专业更多地教我用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处事,分析这个人的行为在心理学和社会逻辑的合理性。我考虑的更多的,有可能不是主角,而是把主角放在我塑造的这个社会中、这个时代背景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因此在我的作品里,有些时候主角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一个时刻,他不是主角,他只是一个配角,他只是一个亲历者,一个参与者。有可能另一个人风云际会,成为这个时刻的主角,也有可能是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成为这一刻的主角。
      对于老作者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年轻人
      山西晚报:你如何看待玄幻题材的影视改编价值和未来前景?
      冯长远:我觉得玄幻题材的改编价值是越来越高的。其实通过最近一两年的网剧、网络大电影,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最近一两年的网剧、网络大电影制作越来越精良,画面越来越精美,从前无法展现的那些奇诡的场景,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呈现出来。我国的电影工业也在发展壮大,我觉得玄幻这块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山西晚报:你如何理解IP?你自己作品的IP价值在哪里?
      冯长远:IP直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我对IP的了解并不深,IP分类很广,有出版、游戏、漫画、动漫、手游、端游、页游、网络大电影、网络电视剧、电影、电视剧、周边产品、有声读物等等方面,围绕知识产权,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产生了很多经济价值。
      在我看来,知识产权的首先就是内容。我作为作者,首先是个内容提供商,把自己的作品写好,提供给出版、游戏、动漫、影视这些平台好的内容,这才是作者应该做的事情。我的作品都是玄幻仙侠体系的作品,这类作品,最吃想象力。我最擅长的就是华丽的想象力,把幻想中的世界通过文字描述给你看,把这个世界尽量构建的完美,让你在阅读我的小说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就是人物描写、人物架构。第三就是宏大和丰富的世界观。一个适合做游戏做影视动漫的作品,需要有宏大的世界观,也需要这个世界充满夯实的细节,而这是我的强项(笑)。在网络上流行的莲花地图法就是我开创的。许多玄幻小说仙侠小说流行的设定,也是我开创的。
      山西晚报: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以往的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和读者的关系更加密切,读者甚至可以影响作者的创作,你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也经常发表一些读者写的评论,你如何看待读者和作者的这种互动?
      冯长远:在网络时代之前,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是通过书信,即时感很差,交流一番,恐怕都要十天半个月过去了。现在新的章节出来,读者有什么想法,很快就可以反映到作者那里。读者和作者的距离非常非常近,就相当于我们坐在面对面,我朗读我的故事给他听。
      山西晚报:创作十多年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读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吗?
      冯长远:我觉得不是读者口味在变化,而是读者在变化。为什么这么说呢?读者的主体,其实一直是十多岁到二三十岁之间,人到中年之后,看网文的就少了。新的一批人到了看书的年龄,他们接替了上面那一部分流失的读者。所以对于老作者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年轻人。
      我对现在的少年是非常看好的,他们知识面更广,对小说的要求也更高。我也一直在尝试去了解现在的零零后,一零后,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娱乐活动,他们的爱好,努力让自己不落伍。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24期

    • 第2021-03-23期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 第2021-03-20期

    • 第2021-03-19期

    • 第2021-03-18期

    • 第2021-03-17期

    • 第2021-03-16期

    • 第2021-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