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山晚号

“南绍北代”黄酒杯2020感动山西候选人物系列报道之余文琦

39年扎根社区诠释“最美基层民警”

  •   简介及荣誉
      余文琦
      1963年4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1982年从警至今39年,是一名有33年党龄的老党员。
      余文琦是阳泉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平坦派出所驻桃林沟社区民警,是当地基层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公安民警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无比热爱、对事业执着追求的高尚品格,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近几年,阳泉郊区公安分局紧紧抓实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将“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与“三零”创建紧密结合,消化吸收“平安驿站”“三三”“五色”“六圆同心”工作法,创新打造“老余调解工作室”特色样板。余文琦扎根桃林沟警务室后,创建了“老余调解工作室”,开通老余故事汇公众号,摸索建立“老余工作法”,打造“警务进景区、服务零距离”的工作新模式,每年调处矛盾纠纷案件50余起,调解各类小矛盾小纠纷100余例,将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实际行动杜绝民事案件转刑事案件,实现了连续三年案件总数下降、事故总数清零、上访人数清仓的目标,被阳泉市公安局评为调解状元,获“金牌调解员”称号,并荣获山西公安2020年“十大最美基层民警”称号,荣获个人二等功。
      他是辖区百姓安居乐业的守护者,他是化解百姓矛盾的和事佬,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满腔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为“美”作出了最朴实的注解。他就是前不久荣获山西公安“最美基层民警”称号的阳泉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平坦派出所民警余文琦。
      春风化雨的“老余调解工作室”
      2月5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桃林沟村的“老余调解工作室”内,王女士和丈夫再次找到老余。
      王女士是阳泉郊区矾窑村人。十多天前,她因丈夫动手打她报了警,随后,她找到“老余调解工作室”。“再怎么说你们也是两口子,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经过老余的调解,王女士的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写下了保证书,夫妻俩又和好如初,小两口不住地向余文琦致谢。这只是“老余调解工作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58岁的余文琦,是桃林沟警务室、“老余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有33年党龄、39年警龄的他,是一名多年坚守基层社区和乡村工作的老民警,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作为一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热心负责并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老党员,余文琦无怨无悔地为党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2017年7月,老余离开派出所教导员的岗位后,进驻桃林沟警务室。
      桃林沟总面积约1.86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游乐项目50余个,是阳泉市区的“后花园”。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平均达到5000人以上,车辆3000辆以上,每年还要举行大小活动20余次。桃林沟村还有三个智能化管理的小区,44栋楼房,本村人口、商品房住户、流动人口达2000余人。阳泉市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坐落其中,日流量更是高达1万余人次。虽然流动人口多,但这里的社会治安稳定和谐,是阳泉市平安建设的典范之一。
      这样的成果,得益于2017年平坦派出所立足景区治安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打造了以余文琦个人名义命名的“老余调解工作室”,并以此作为阳泉郊区创新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
      老余的足迹踏遍了景区的每一个景点、果蔬市场的每一户商铺、小区的每一栋楼房。他几乎没有周末,更没有享受过节假日与家人团圆的快乐,甚至三个春节,他也是40多天连轴转,为的是辖区百姓过上祥和平安的节日。
      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自身优势,老余依托父老乡亲的信任,坚持“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情”,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筑起平安建设的一道防线
      2月5日下午,68岁的桃林沟村村民王吉义和两个朋友走进了“老余调解工作室”。“我没事就到这里和余警官说说话、学学法”,王吉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余警官早已经是他们片区百姓的老朋友了,当天过来是想向余警官咨询些法律问题。一番攀谈后,王吉义临出门前,老余还给他们拿了一些法律常识的宣传材料和书籍。
      说起“老余调解工作室”,当地不少群众交口称赞,有口皆碑的好评来自于老余长年累月的默默付出。
      “老余调解工作室”的权力虽小,但担当不小;队伍不大,但作为不小。调解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感情纠葛、经济纠纷、意外伤害等。年近花甲的老余始终保持着随叫随到的状态,不怕苦不叫累。
      这家的货挡了那家的门、摆摊的不按规矩不遵守秩序、夫妻拌嘴兄弟打架……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派出所民警,老余在日常工作中时不时会接到这样那样的群众报警求助,因此调解辖区发生的矛盾纠纷可谓是家常便饭。
      “老百姓的事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一旦没有及时化解,很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老余说。
      对他而言,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那就是打好“党建牌”“亲情牌”“法律牌”,注重法理情的融合。老余用真情换真心,以丰富的经验、执着的精神化解一件件纠纷。许多小矛盾、小纠纷在他的调解下,都能春风化雨、悄然平复。
      通过“三张牌”调解法的运用,“老余调解工作室”在三年时间里,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200余起,成功避免了一批案件“民转刑”。每调解一起案件,老余都坚持做到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一起起矛盾纠纷从剑拔弩张到偃旗息鼓,再到握手言和,无不倾注了老余的智慧和心血,并逐步实现了辖区群体性事件零发生、重大矛盾纠纷零激化、矛盾纠纷零上交的“三零”工作目标。如今,“老余调解工作室”已筑起平安建设的一道防线。
      “群众需求是我们的服务方向!”
      “喂,是余警官吗?”
      “是,你是哪位?”
      “我是桃林沟果蔬批发市场的王某雨,我们一家四口是河南人,一直住在桃林沟果蔬批发市场,想办………”
      电话这边,余文琦一听是找他办事的外地人,马上想到是群众有事需要帮忙。
      二十分钟后,余文琦来到菜市场。一见面,认出了王某雨:“是你呀!呵呵,咋想起给我打电话?”
      原来,王某雨是一起流血打架事件的当事人。当时余文琦把双方叫到一起,耐心疏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依法化解了矛盾。事情虽然不大,但是让王某雨明白了凡事“和为贵”的道理。
      找老余办什么事?王某雨拿着一个户口本,要给全家四口人办居住证。王某雨两口子起早贪黑的进菜、卖菜,就是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他只听说过公安机关有了“一门通、一网通”,但是不会使用,也没有时间去10公里外的派出所办理,更不知道需要什么手续,全家人住在市场里,由于没有居住证,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看着站在面前的一家人,老余接过了王某雨手中的户口本,第一时间整理好材料并迅速上传,想要尽早满足他们的心愿。从去年至今,老余就给批发市场的三户十一人送证上门。
      现场处置突发事件、掌上派出所现场取证、调解纠纷矛盾、禁毒宣传进市场、景区执勤、发放消防宣传资料、普法宣传走进幼儿园、给未成年人讲解法律知识、疫情防控执勤、关爱空巢老人……这些只是老余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内容。
      去年10月17日,有位68岁的游客在桃林沟游玩时突发心梗,接警后赶到现场的老余赶紧从车里拿出常备的急救包,取出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让游客服下,待他好转后老余把他安全护送回家。游客的老伴抓着老余的手不放:“多亏了你啊,要不俺家老头就没命啦!”随车携带的急救包,究竟救过多少人,老余也记不清了。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侦破大案要案的成绩,身为一名“片儿警”,老余每天的工作琐碎而又繁杂,但是这些小事直接关系百姓民生,老余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
      “辖区平安是我们的工作追求,群众需求是我们的服务方向,为群众办事就是对党忠诚。有了人民警察贴心的服务,人民群众就会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老余说。
      “甘做心中有民的孺子牛!”
      老余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桃林沟村支两委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所认可。去年7月,他被增补为桃林沟村党委委员,成为阳泉市首个进入社区(村)两委班子的民警。村党委委员身份也为老余实现新作为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说起老余,桃林沟村党委书记李乃珠说:“他在乡村治安建设、产业振兴、社区村民普法教育上,体现出社区民警成为班子成员后的体制机制转化,给乡村社区干部组成结构带来了新的色彩和活力。现在社区村里是零案件,景区是零投诉,在‘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中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已近花甲之年的老余,仍然在努力拼搏,发挥余热。在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他利用手机晋治安掌上派出所工作平台,去年1月2日至今,已经在手机上办结了60多起小纠纷小矛盾案件,防止了一大批“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为建设平安社区、平安村庄、平安景区作出了贡献。
      为更好地发挥作用,老余还开通了以个人名义注册的“老余故事汇”微信公众号。利用业余时间,宣传法律法规,提醒广大群众防电诈、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更以生动的案例故事,向全社会诠释着人民警察“110”的神圣使命。他有七篇案例被阳泉市公安局选编为培训教材,并刊登在山西政法委所办刊物中。
      今年1月28日,余文琦被授予山西公安2020年“十大最美基层民警”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作为我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三个试点之一,老余工作室今年的工作更加忙碌。“本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纠纷不过夜’的工作目标,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我将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普法宣传和治安稳定上发挥好社区民警的职责,甘做心中有民的孺子牛,砥砺奋进的拓荒牛,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为建设平安小区、平安郊区,奉献自己的一切,向党的一百周年献礼!”老余说。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记者手记
      腊月二十三,到桃林沟果蔬市场送证上门,现场办理居住证;腊月二十四,在工作室接待群众,赠送《民法典》;腊月二十五,调解经济纠纷引起的治安事件;腊月二十九上午检查库房安全,下午在各处张贴禁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当日20时调解撞坏门岗起降杆纠纷;腊月三十凌晨一点,入户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大年初一,转战高速公路出入口执行公路防疫安检任务……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得知老余从去年腊月二十三到今年正月初一一直没闲着,顾不上欢天喜地地购置年货,也顾不上阖家欢乐的年夜饺子,虽然只是一名“片儿警”,但他以乐观积极的精神、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点点荧光。
      30多年来,作为一名老民警、一名老党员,他一直在基层工作,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虽然已近花甲之年,但仍然在特殊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屡立新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26期

    • 第2021-03-25期

    • 第2021-03-24期

    • 第2021-03-23期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 第2021-03-20期

    • 第2021-03-19期

    • 第2021-03-18期

    • 第2021-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