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从艰苦的抗战岁月到现在的小康社会,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有共产党的领导,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3月24日,在晋中市榆社县文峰敬老院,93岁的老党员鹿亮金穿着一身军装,胸前佩戴着勋章,话语间满是自豪与坚定。
鹿亮金,1928年11月出生于榆社县北枣林村,从懵懂幼儿到青春少年,他亲身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小时候的他常常听大人们说起共产党帮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再后来,他亲眼见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时刻,那个时候,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已经在他心里悄悄萌芽。
1945年,听闻榆社县里征兵的消息,17岁的鹿亮金非常坚定地参军入伍。“入伍后,我被编在朱德警卫团,后来改编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7旅21团3营7连。”鹿亮金老人回忆说,“那个时候,共产党对我们当兵的好呀,官兵待遇一致,很平等,而且共产党特别受老百姓的拥护。缺少粮食,我们就和老百姓一起开荒种地。到老百姓家里,就帮他们扫地、担水,有啥活干啥活,群众威信特别高,我当时就觉得一定要积极表现,这样才能有入党的机会。”
鹿亮金先后参加了1945年9月的上党战役和1946年8月的陇海战役。两场战役中,他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平日生活中,他关爱战友,积极帮助百姓。1947年,鹿亮金向连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表现优异,顺利通过了组织的考验,1948年11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提起胸前勋章的故事,鹿亮金介绍,1947年,打仗到了河南省汤阴县,“那个时候在抓捕国民党的军长孙殿英,我们连队负责排查。后来,我和同乡赵克礼一同发现了乔装打扮准备逃走的孙殿英,因此获得了这枚军功章。”
解放战争结束后,鹿亮金参加工作,1949年调入中南区新华社,1952年赴中南区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3年至1963年,先后任职于中南区石油公司、河南省交电公司、河南鹤壁市纺织品燃料公司。在工作岗位上,鹿亮金一直保持着在部队时养成的作风和习惯,牢记党和国家对他的教育和栽培,踏踏实实,任劳任怨,闷头干、带头干,即便休息日,只要单位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1963年,自幼父母双亡的鹿亮金得知抚养他长大的二叔突发疾病的消息时,心急如焚的他想回乡照顾年迈、病弱的二叔一家,于是当即向上级申请调回家乡榆社工作,放弃了当时相对较好的工作条件。在他心里,养育之恩大过天,百善孝为先,鹿亮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感恩”二字。
受父亲的影响,鹿亮金的儿子鹿建国在18岁时也参军入伍了。“父亲的参战经历可以说是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小时候的睡前故事,听父亲讲述他们那一辈浴血奋战的经历,我也想像他一样,做一名军人。循着父亲的‘足迹’,1977年,入伍两年的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么多年来,父亲除了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外,还时刻不忘教育我们下一代:要听党的话,不做有损国家、有损组织、有损家庭的事。”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路丽华 程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