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3月1日11点51分,李晋文跟我们联系过,说是第二天开会,但是具体时间还没定。”薛庄湿地工程施工方张晋平翻着手机通话记录对山西晚报记者说:“3月2日上午来湿地的路上,我接到电话,被告知李晋文不在了。”张晋平说,那一刻自己脑子一片空白,跟丢了魂差不多。
春节放假,巴公镇的薛庄湿地工程暂停。3月2日是正式复工的日子,也是李晋文和乙方施工人员年后第一次碰面的日子。没想到一夜之间,阴阳两隔。
“工作狂”的后面还要加个“魔”
晋城市泽州县巴公河薛庄生态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是晋城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位于巴公河薛庄流域段。规划中,湿地占地14.6万平方米,位于巴公镇污水处理厂和兰花污水处理厂的下游段。人工湿地修建于此,是为了将巴公河水位抬升,使其流入人工湿地,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重新送入原来的河道。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大自然净化原理,通过沉淀预处理、人工介质净化和多孔混凝土介质滤床等工艺路线,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还大地一条洁净的清流。
巴公河发源于高平市东周乡境内,向南流经泽州县太阳、巴公、高都3镇,最终在高都镇南社村注入丹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泽州县巴公镇逐渐发展成为集煤炭、化工、发电、冶炼为一体的工业区。这些企业生产的污水都直排丹河的支流巴公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晋城市正在打造的丹河新城,薛庄人工湿地投入运营后,将与巴公河人工湿地、丹河人工湿地连为一体,进一步改善丹河区域环境质量和河流生态系统水环境。未来,丹河新城的山清水秀便要靠这些湿地来实现,同时,人工湿地的建设也是解决国、省控水质断面达标的重要途径。
“我们都说他是工作狂魔。”在张晋平和他的施工队心中,“工作狂”已经不能足以表达他们对李晋文的叹服,必须再加上一个‘魔’字,“他干工作真的是疯魔了,要没有他,薛庄湿地工程建不成现在这个样子。”
3月10日上午,山西晚报采访组赶往薛庄湿地施工现场时,清早一直阴霾的天空,突然云开雾散,阳光明媚。
薛庄湿地工程已经进行了80%以上,晋城市生态环境局泽州分局项目部科员魏波介绍:“这边种的是浅水植物,深水池种的是深水植物,前面是沉淀池,还有淤泥房,我们还购买了一台清污船。工程建设是2020年7月初开始的,计划是要在今年10月底完工,但现在已经建得差不多了。”这一项目开工以来,魏波和李晋文形影不离,黑白不分地“战斗”在一起。魏波手机里,他和李晋文的微信交流,有早晨五六点发的,也有晚上九十点发的,不分节假日还是周末,谈论的都是工作,尤其是关于薛庄湿地工程建设的事情。
“湿地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工期紧,前期要进行招标,办理各种手续,协调解决征地等问题。前期手续都办妥了,李晋文还说,等施工方进入,咱就不用这么忙了吧。”魏波说,“可等到施工开始,他更忙。施工中挖的土方量比较大,总共至少外运了30万方土,开工时又赶上雨季,那段时间遇上208国道封闭修路,另一侧的铁道口又不能通大车,外运土方总感觉路不通畅。每天都在抢工期,抓紧一切能干活的时间工作。”
“我们施工队是2020年7月5日入驻开工的,为保证工程进度,每天投入挖掘机、运土车、推土机、压路机等近百辆车,40多名工人轮班作业,加班加点,只用了3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土方工程。要是没有李晋文,工程不会这么顺利,进展也没这么快。”张晋平说,他的施工队主要负责的是薛庄湿地的土方施工部分,也是最先开工的。
“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工程”
做工程的人都知道,征地、补偿……协调各方关系是个特别麻烦的事。协调不到位,经常就会遭遇停工,甚至纠纷。“李晋文真是全力解决各种问题,他啥都管,工地上的电线杆移个位置,都是他主动出面帮我们协调解决。”薛庄湿地工程负责人樊旭明说,李晋文给他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他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项目能推进到现在,全靠他,他真的是啥都帮我们考虑和解决了。”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芦苇荡和河滩。”施工队的田海波得知记者在采访李晋文的事情,特意赶过来对我们说:“没见过这么好的领导。这个湿地每一寸土地都有人家的足迹——这是实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工程一开始,李晋文就跟我说,他的手机全天24小时,啥时候都可以打,只要我打他就肯定接。”今年58岁的张晋平红着眼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干了40年工程,就碰了一个这样的甲方。2020年7月7日,一场暴雨降下,巴公河暴涨,河水越过河床,漫过正在建设的工地,把刚刚挖好的沉淀池的基础槽淹了。“给李晋文打电话,他连夜就给我们联系了3台大型抽水泵,2台小型抽水泵。像这样的事太多了,只要我们打电话给他,他立刻就赶来了。”
“今年1月3日那天晚上,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冷的一天,也见识了李晋文的责任心。”田海波说,“那天气温特别低,施工挖探坑时,挖到了燃气管道。这条燃气管道影响到薛庄村民取暖和做饭,李晋文紧急联系了燃气公司来现场处理。天实在太冷了,站在野地里,我穿着保暖衣,套着羽绒衣,手揣到兜里还冻了。李晋文穿得不多,在现场冻得哆哆嗦嗦。让他走,他也不走,就一直在现场等着。施工一直到半夜才结束。李晋文一直等到通了气,测了压,土方回填之后,才走。”
“他太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碰上闹不懂的事,一晚上不睡也要弄通。每天早上我们还没来,人家已经在工地转悠半天了。白天在工地上,经常是下午一两点了还不吃饭,非要把问题解决了才吃,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张晋平说。
“当时建翻板闸的时候,河道有水,需要建混凝土基础,我们对地质情况不了解。他又是联系地勘,又是查资料,还亲自研究。”樊旭明指着已经建成的翻板闸给山西晚报记者讲,翻板闸的功能就是将河道的水流截断,将水位提升,然后引流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的设施。设计建造翻板闸的位置处于巴公河和巴公南河合流的位置,这两条河其实都属于巴公河水系,只是流淌过程中出现了分叉,变成了两股水流,翻板闸就建在这两条河道汇合处。如何先把两条河道的水绕开施工位置,如何征用最少的土地,“李晋文在这块地方来来回回转悠,讨论过的方案不下10个。他说,咱们环保部门没钱,要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工程。最后翻板闸的建设方案还是他想出来的。”
“这条翻板闸19米长,带基础4米多深。施工时必须要把河道的水排干净,河道下面的淤泥特别多,现场施工条件特别恶劣。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李晋文帮着想办法。施工中的点点滴滴真的是太多了,你看那个淤泥房的屋顶,那瓦片都是李晋文建议的,他说,平面屋顶不好看,有坡度的屋顶更有观赏性。”张晋平看到湿地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说出李晋文参与其中的事情。
“湿地周边的栏杆也是他建议的。”魏波说,“湿地的规划设计中是没有栏杆的,但是他说,咱北方会游泳的少,怕有人发生意外,就在湿地周围装上了栏杆。”
“他想问题太细了,啥都能帮人想到。你看这些水泥防撞墩,就是他让修的。”田海波指着引水槽附近十来个水泥墩子说,“他怕村民们开车去地里,不小心开进河道里,安排人特地修的。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局长。”
所有施工人员本想着跟他合个影
3月的天还有些冷,湿地的植物尚未发芽,但是湿地里的植物和已经净化的水体,已经吸引来了几只野鸭在嬉戏,还有一些低飞的水鸟。湿地里,不同的功能区域距离很近,让人很轻易地就能感受到水体被净化后的变化。从沉淀池到深水池,水体的臭味会减少,从深水区到浅水区,短短80步的距离,可以看到了水体从混浊变得清澈,人的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你们要是夏天来,这里会相当漂亮,到处都是花。”张晋平流露出了自豪感。
“薛庄人工湿地项目占地面积不大,但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没一点浪费的地方。李晋文在这里面倾注了太多心血。”张晋平对自己能参与这个项目,感觉很骄傲,“工作中闲聊时,他还跟我说过,等湿地建好、立文化石的时候,前面写薛庄湿地,后面把建设者的名字刻上。我说,我可没想留名,就想着湿地建好后,我们所有施工人员能跟你合个影。做了那么多工程,从来没想过要跟甲方合影,这是第一次有了这个念头。可是,每天他来了就是说工作,说工作,都没留个合影。唉,不说了……”
“我们刚来那会儿,用电是人家帮着解决的,所有人的吃住都是李晋文协调村里安排的……”说是“不说了”,可一转眼,这些跟李晋文相处的点点滴滴,张晋平又不由自主地聊了起来。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