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听着吕梁故事长大的我成了吕梁人

  •   我爱山西,我爱吕梁山,起因大概要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那时朦朦胧胧地感到山西好玩,吕梁山好神奇。也许是因为这儿时的印象,所以我在中专毕业分配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大都市武汉的机会,主动要求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山西,只是最初是分配到晋南的中条山,距离吕梁山还远着呢,心里不免有些落寞,幻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一定去吕梁山走走看看。机会来了,20世纪70年代初,山西铝厂上马建设,上级要求老矿支援新矿,尤其需要技术人员,我第一个报名,并获得批准,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吕梁山,供职于坐落在吕梁山中的孝义铝矿。
      说起与山西的渊源,不能不提一提我家的邻居老戈头。老戈头年轻时曾在山西跑过单帮,对山西的风土人情甚是熟悉。那时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娃娃每天晚上都去缠着他,因为他会讲故事。从他嘴里流出来的故事大多取材于山西,尤其对他用山西话常说的那句“山西山西山山西”格外地感兴趣,格外地神迷,迷得如痴如醉。他说一次,我们就跟着学一次,一来二去我们也能说出点山西味儿了。记得他给我们讲过山西的三大怪:烙饼像锅盖、面条像裤带、饭里搅着菜。到了山西后才知道饭里搅菜是和子饭。给我们讲过山西的驴大马小,毛驴比骡马高;给我们讲过山西的房子没有墙,挖个洞洞冬暖夏凉;给我们讲过山西的兵好喝醋,战场上宁可缴枪坚决不缴醋葫芦……老戈头在讲这些故事时,常常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吐沫星子乱溅,可惜有许多动人的情节、捧腹的笑料,因为年代的久远都早已忘光了。
      至于说到吕梁山,老戈头给我提供的只是几句顺口溜:“吕梁山,多煤炭,走路煤绊脚,摔个跟头变成黑大汉,随便抓一把,点火就烧饭……”仅此而已。认识吕梁山是在上学之后的地理课本上,它与太行山一起是山西的两大重要山脉,分列东西,纵贯南北。对它更进一步地了解则是读了《吕梁英雄传》,作家所描写的那些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可比老戈头讲的要新鲜多了,精彩多了,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不仅使我对这块老革命根据地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还更多了敬佩之情。当时就想,有朝一日一定亲自去拜访拜访吕梁山,去瞧瞧这片哺育过那么多英雄的土地。
      当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吕梁山,投入到孝义铝矿的建设后,懊恼后悔了好一阵子。从几百里之外富庶先进的晋南来到这一望无垠的黄土圪梁,各方面都极不习惯,越看越不顺眼,粗略的印象是荒凉、落后、不开化,再加上生活上的不适应,水土不服的折腾,当初的神奇、有趣和好玩一下子便荡然无存了,后悔不该轻易地把自己的前程和命运交给这个鬼地方,并暗下决心一有机会定将尽快离开。
      这段思想动荡期究竟延续了多长时间,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转变了观念和看法,我实在无法说清,只知道是这块红色老区的风物和人民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征服了我,吸引了我,使我这个不怎么壮实的关东汉子除了说话还保留一点家乡的影子外,几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吕梁山人了。当然,这种感情的进一步升华和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两件事。
      1974年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们在矿区外围搞地形测量,为了多完成一个测点,没有及时返矿,突然雷鸣电闪,老天下起了暴雨,随之山洪挟裹着泥沙黄腾腾、海漫漫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气势汹汹,不可一世,顿时我们惊呆了。正在进退维难之际,跑来了几位披蓑衣戴斗笠的附近村民,不容分说地把我们几个浇得落汤鸡似的弟兄沿着山脊小道拉回了他们的家里。一进入那黑乎乎的窑洞,一股暖流迎面扑来,大人娃娃那个亲热劲儿令我们十分感动,帮我们烤衣服,给我们煮姜汤、擀面条……告诉我们这洪水最不讲情面,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冲走,路不熟悉就更危险了。嘱咐我们安心休息,吃点热面暖暖身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等雨停了再走。并说这洪水凶是凶,可凶不了多久,雨一停它也就凶不起来了,那时就安全了。一位头上箍块白毛巾的老大娘还拉着我的手说:“听口音你不像我们山西人,外乡人到我们这穷山沟里可真够难为的了。若不是老天下雨,请你们也请不来呀,当年的红军、八路军经常出入俺们家,他们打日寇、打阎匪,你们建矿山,还不都是为我们老百姓,一家人还见什么外……”老大娘一席话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多么朴实醇厚的老区人!
      矿山建设之初,架设空中索道是一项十分艰巨又麻烦的工程,当时全矿总动员,几百人往山上拽钢丝绳,还感到力量不足,人手有限。正在吃紧的时候,农民兄弟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齐刷刷前来支援,工地上一下子增加了七八十号壮劳力,真是雪里送炭啊。工农携手同流汗,热火朝天捷报传。说时迟,那时快,成吨钢绳上了山。
      矿长、书记为感谢他们无私的支援,盛情相邀到食堂吃饭,左说右说他们也不肯去,支部书记拱着手说:“村里农活还忙着呢,就不打扰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地方,就言语一声,没别的,劳动力还是有的。谢什么,你们的事也是我们的事嘛。”矿长书记带头鼓起掌来,欢送农民兄弟们下山,那掌声和相互招手的笑容长久地烙印于我的记忆中。
      对吕梁山印象的根本改变和感情的深化,更是在我逐渐游历和走访了几个我党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地方之后,如交口的大麦郊、兴县的蔡家崖、柳林的三交镇、孝义的兑九峪、下堡等,当然这些地方的风景并不优美,既无名刹古寺,也无群峰笼翠,但它们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息息相关,那里留有他们战斗的足迹;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那里有不可缺少的一页。
      对于这些地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窑、一山一水,都觉得无比地熟悉和亲切,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于陌生处突然相遇,激动惊喜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给人一种热情朴实憨厚的感觉和印象,虽然不善言词、木讷笨拙,却个个都像一盆火,让你从心里往外温暖、熨帖、亲近,特别是一讲起当年抗日寇、打阎匪,就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尽的嗑,拉扯着你随便往哪一圪蹴,就领着你走进了硝烟弥漫醒风血雨的历史长河中……

    韩长绵(孝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30期

    • 第2021-03-29期

    • 第2021-03-28期

    • 第2021-03-27期

    • 第2021-03-26期

    • 第2021-03-25期

    • 第2021-03-24期

    • 第2021-03-23期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