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及荣誉
穆生财
男,46岁,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办主管医师,曾支援过西部大开发,抗击过“非典”,在工作中多次受到表彰。
2020年2月16日,他加入山西派出的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月20日,郑重地向前指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10日“火线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湖北仙桃工作期间,他担任疫情防控组副组长,配合当地完成了575例确诊病例流调全部清零,传播链全部还原,聚集性病例全部明确,密接者全部隔离,新发病例流调日清日结;参与并指导多起新冠病毒肺炎事件处理等。
在前后44天的支援中,穆生财为维护仙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最美逆行者”,被仙桃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获“山西敬业奉献模范”评选提名。
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他习惯了一次又一次的紧急突发状况,习惯了一次又一次的节假日加班。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再一次放弃休假,瞒着双亲,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和父亲的永别,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他叫穆生财,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老兵”。2020年,在驰援湖北的44个日日夜夜里,他用自己的担当、责任以及长期坚守一线的专业素养,和我省其他8名疾控工作者一起,走进当地疫情集中区域、重点场所,对每一个确诊病例追踪溯源,然后分析、研究、模拟、预测,为当地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依据,也为阻断当地疫情扩散、控制病例增长贡献了“山西力量”。然而,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他说只是做了一名疾控人该做的,实在不值一提。
飞机上便开始计划如何开展工作
虽然已经过去有一年了,可穆生财依然清晰地记得,2020年2月17日下午,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即将登机奔赴湖北的他和战友们庄严宣誓:“以生命守护生命,以行动落实两个维护,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奉献疾控力量、山西力量!”那一刹那,他深刻感受到“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责任和分量,眼泪不自觉地冲出眼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在演练,是真的要奔赴战场了。
上了飞机,穆生财本想着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就好好休息休息,因为前一天接到命令时已是晚上,前方的信息掌握得又不是太多,家人难免担心,自己也有些紧张,一晚上都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不想,刚闭上眼睛,大脑就不受控制地高速运转起来。他设想着此行的目的地——仙桃已经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可以采取的不同应对办法。“总体而言有四点,一是要减增量,排查再彻底些,全部排查不留死角;网格再缩小些,尽力实现范围更小的相对独立空间;预防措施再普及些,每个人都应知道如何防护;禁止聚集性活动再严格些,甚至取消与疫情防治无关的任何聚集性活动,有关的防治活动尽力采用网络视频,或通话形式;预防性服药逐步推行,通过药物建立免疫屏障,减少感染,减少病情加重。二是减存量,严格管理现有病人,全力避免出现现有传染源的续发病例。三是建机制,各种部门机构联防联控机制,全员动员,在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全身心疫情防控。四是用科学,及时更新落实最新科研成果,减免一些不必要程序,早日实现科学方式。”穆生财说。
从飞机降落到武汉天河机场,然后乘着汽车经过武汉、连夜奔赴仙桃,这一路明显感觉到空气的凝重。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街上行驶的车辆除了救护车就是警车,还有少量的公益车;看到的人除了交警就是社区的防疫人员,还有环卫工人……
在“最危险的地方”来回奔波
抵达仙桃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尽快熟悉当地的疫情现状,找出病毒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从根本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穆生财和队友首先从确诊病例着手,理清每例病例的感染来源,重点破解来源不明病例个案。大家在一起克服人生地不熟、交通封锁等困难,通过电话反复了解病例基本信息的同时,还多次奔赴现场进行查看,工作场所、居委会、超市、卫生院、隔离点,每一例病例的活动场所全覆盖,找患者、知情人反复询问、核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查清传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顺藤摸瓜,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散发病例构建成条条紧密的传染链条。然后运用XMIND软件,制作了包括感染来源、接触人员、聚集关系、聚集程度、感染方式、续发发病、时序特征等完整传播链。一周时间内,就将575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部清零、传播链全部还原、密接者全部隔离。
2020年3月5日,一次特殊的现场流调给穆生财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根据仙桃市疫情发展情况,我们和当地防控队伍对疫情现状进行了综合研判,在明确疫情已经被控制的前提下,决定扑灭可能存在的隐患,逐步扩大了流调排查范围。”穆生财回忆,当时,在对毛嘴镇紫荆村一家阳性病例的邻居进行筛查时,他根据工作经验判定,这次流调风险可能会很高,到达现场后他一直叮嘱随行流调人员不可掉以轻心。“虽然已经经过了首次排查,但害怕流调信息存在疏漏,所以,我建议尽可能把车上所带防护都用上,而且一定要在院子里进行,避免空间不流通,也可以利用紫外线自然消毒。”穆生财说,经过仔细寻问及当事人自我判断,否定了和阳性病人接触的可能,但他还是不放心,建议对邻居进行采样排查。结果,晚上12点,当他还在梳理当天的流调信息时,微信群就发来消息,白天流调时接触的一个邻居确诊了。当时大家使劲儿回忆自己防护到位没、了解情况时和患者有过什么样的接触。
“说实话,当时那种情况挺后怕的,在医院最起码知道他是疑似还是确诊,大家心里都有数,这里每个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清楚,感染的风险一点儿不比医护人员少。”穆生财说,“开始看我那么紧张,个别人还觉得我太过敏感,这个事儿之后,大家又都给我点赞,说幸亏有我的坚持,他们才防护到位,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日子里,穆生财和队友基本就在“最危险的地方”来回奔波。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零报告”
作为唯一的男性,又是山西医疗队疫情防控组副组长,穆生财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自己相对年长一些,经验也比较丰富,就想着一定要做好‘护花使者’,把队友们都安安全全地带回来。”穆生财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时和穆生财一起驰援湖北的同事,也是他们的带队组长帖萍介绍,“他就像一个大哥哥,时刻照顾大家、检点大家。”
“在仙桃的时候,你要问大家今天几号了、周几,几乎没有人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回答。但你要问今天有多少病例和有多少出院的患者,大家会对答如流,因为这和疫情的控制息息相关。”穆生财说,印象特别深的是2月25日那天,仙桃确诊病例首次出现了零报告,他和队友抑制不住地兴奋,大家欢呼雀跃,感觉胜利在望。随后的那些天,大家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零报告。看着路边的各种花,从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到争相怒放,再到凋零、飘落,在队员们眼里,这似乎就是回家的希望。
在流调还原575例确诊病例传播链的过程中,他们也进一步掌握了疫情特征、传播链、潜在传播风险等要素。紧接着,他们又以仙桃市20例死亡病例关键信息为节点,对接整合所有与之相关信息,形成完整数据库,并制作拟合筛查、监测、检测、治疗等人群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对仙桃市疫情发展进行了短期预测,据此形成专题报告,为抗击疫情指挥部进一步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依据。
山西医疗队在支援湖北期间,队员们在武汉、仙桃、潜江、天门4市的医院里,引进了很多“山西经验”,而疾控工作也同样出色。巡查工作中,穆生财和队友将2月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的5项新冠疫情防控地方标准推荐给仙桃市疾控中心,指导规范当地消杀工作。并结合仙桃市实际情况,帮助编写了《医院终末消毒流程》,协助仙桃市疾控细化了污染场所和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完善了消毒方案,培训当地7家单位、50余人正确开展消杀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巡查及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当地的充分肯定,对仙桃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充分展现了山西疾控人的“硬核”担当。
没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作为一个疾控人,这都是我该做的。”提及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经历,穆生财说。但是,这次的经历也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那就是他的父亲。
穆生财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每年春节他基本上都要值班,所以他都选择在节前回老家看望父母。“去年是腊月二十八回去的,本打算住一晚上,和老人好好聊聊。结果刚回家就收到我省出现确诊病例的消息,我看形势不太好,想着单位肯定会很紧张,所以当天就赶了回来。”穆生财说,“没想到这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当时,他应该已经不舒服了,但也没和我说。”
就在穆生财即将解除隔离的前一天,年仅7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但他接到哥哥电话是在第二天凌晨5点。“他们不想让我们担心,我也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每次在电话里,大家都是报喜不报忧,包括我去湖北,也没有告诉他们。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的脑袋一蒙,就觉得特别突然,觉得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有些不太相信。”穆生财说。在他眼里,父亲是一个特别朴实、善良的农民,一生勤勤恳恳。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或许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什么事儿都自己扛、自己忍的习惯。
“父亲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基本上都自己忍了,这一次也是到最后,估计实在忍不下去了,才给我哥打电话,到县城看了看。我回来的前几天,母亲还告诉我,情况挺好,他们已经回了老家,没想到……”
“记得我从湖北回来后,给他打电话,说去了湖北,他说,‘每次打电话,你啥都不说,就说自己很好,我就猜你去了湖北’。”回想起这些,穆生财愧疚不已。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记者手记
“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选择!”
采访穆生财时,正值春节假期,作为疫情防控专班秘书,穆生财几乎没有休息,不仅要对疫情防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每天还要处理大量从外省发来的协查函,而且最忙的时候基本都集中在晚上,发函、协调、统计、反馈……
“从选择这个行业开始,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因为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在穆生财看来,这样的加班、忙碌早已成了习惯。
提及父亲,他几次哽咽,但还是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也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对妻女的亏欠。“这一年多来,我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幸亏爱人比较理解、支持,孩子、老人基本上都是她在管,也特别不容易。”穆生财说,父亲去世后,对他的打击特别大,他后悔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没能多回家陪伴、照顾,没能尽到儿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他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还要为自己操心。
但是,作为疾控人,穆生财并不后悔自己驰援湖北的决定。“要是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肯定还会去。”穆生财说,这一次的经历虽有遗憾,但很宝贵,不仅见证了那么多的感动,还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