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直通车

太原一小区居民在家中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引发火灾,25人被疏散

电动自行车“威力”大 停放充电要讲规矩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4月11日6时57分左右,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附近一小区住户家中突然传出爆炸声,紧接着火花四溅,黑烟腾起。据消防员扑救时获悉的情况,起火的原因是电动自行车在家中充电引发的。
      接到报警的特勤一站消防指战员赶到现场,分组展开灭火救援。一组负责铺设水带干线,一组进行内攻灭火,一组疏散楼内住户。最终,险情被排除,消防指战员共疏散居民25人。经询问住户,火灾发生前,在家中充电的电动车爆炸起火,将屋内物品引燃。
      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士介绍,曾经有消防部门做过电动车火灾科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停放在楼道内的电动车短路后30秒出现明火,2分钟浓烟蔓延至整栋楼,有毒气体浓烟会以每秒1米的速度蔓延!3分钟后火灾温度达1200度!此外,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或过道以及楼梯间等部位,人员在逃生时因吸入大量有毒烟气而导致伤亡。
      太原消防提醒,电动车停放和充电时一定要到建设好的充电车棚内进行,且充电时要使用合格的、与电动车相匹配的充电器,充电时间也不能太长。最重要的是,绝不能违规充电,绝不能进楼入户,绝不能停放在楼梯间。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2021年3月,关于修改《太原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的立法听证会已举行。其中具体条例修改内容包括:
      在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方面——将《条例》第三十七条修改为:“鼓励和支持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设置充电设施。居民小区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
      已设立充电场所的,其管理者应当保证电源匹配,设置专用插座,铺设固定线路并穿金属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居民住宅楼的楼梯间、楼道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停放。
      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可以向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履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在《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中增加一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链接
      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雷区,千万别踩!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由其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火灾背后的原因,你们知道吗?
      1、电瓶起鼓,也就是俗说的“起泡”。一般来说,电瓶蓄电池在充电时,会因为高温在电池内部产生高气压,要让气压散发出去,就需要有专用补充液来维持平衡。所以,一旦补充液分量不足,电瓶就很容易起鼓。
      看电池是否会起鼓,可以通过观察充电器指示灯的变化来判断。如果电池长时间充电,却一直不跳绿灯,但拔下电源插头再插上电源时,指示灯又会变绿。这时就是提醒车主该添加补充液了。
      电瓶起鼓以后,会影响电池正负极效应,损害控制器,极易导致充电器烧毁,引起火灾。所以,一旦发现电瓶指示灯出现问题,要引起注意。
      2、私接电线。电线从高层拉到楼下,看似聪明又省事,但它的潜在危险却很严重。私拉电线容易导致电压不稳,而且电线在空中没有支撑,与墙角摩擦久了外皮会损坏,加上经常面临日晒雨淋,特别容易漏电。
      3、过度充电。电动车的电池最忌讳的就是过度充电、放电。过度充电会让电池发热、过量消耗电瓶内的水分,使电瓶因缺水而容量渐渐下降,直至把电瓶充鼓,甚至导致电池爆炸。
      除此之外,充电线路和充电装置等配件质量也参差不齐,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不知不觉中就超越了使用年限,这都为火灾事故埋下了隐患。除了电动车老化,混用充电器、擅自改装电动车的动力电源,也容易引发车辆的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

    本报综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13期

    • 第2021-04-12期

    • 第2021-04-11期

    • 第2021-04-10期

    • 第2021-04-09期

    • 第2021-04-08期

    • 第2021-04-07期

    • 第2021-04-06期

    • 第2021-04-02期

    • 第2021-04-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