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博物院微博上以该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的口吻刊登了一则消息:“明天开始,我要出趟远门了,预计半个月左右,先告知一下大家,以免来了我家看不到我有点失望!会盟结束后即刻返回。鸟尊留言!”一时间,引得网友纷纷留言,“鸟尊要出差了?”“小尊尊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啊。”言语之中,透露着大家对鸟尊的关心和好奇。
通常,一个博物院馆的镇馆之宝出行是很受限制的,此次鸟尊是要去参加什么盛会吗?
原来,鸟尊此次出行,是参加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系列活动,去助力黄河文化宣传的,而且它不是一个人“战斗”,沿黄九省的至尊国宝都要集体亮相,在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新馆里展出。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宝聚会的场所。比如有青海的彩陶舞蹈纹彩陶盆、四川的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甘肃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宁夏的胡旋舞石刻墓门、内蒙古的辽国公主金面具、陕西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山东的鲁国大玉璧等,件件都是镇馆之宝,也是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同款爆品珍藏,足以证明此次盛会的重要性。
鸟尊是西周凤鸟主题的青铜器杰作,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即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墓。它的外形是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凤鸟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精致而美丽的纹饰。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由此证明它是一件宗庙祭祀的礼器,也证明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换句话说,晋侯鸟尊不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见证大国沧桑的国之瑰宝,堪称“晋国之瑞”。鸟尊的问世,见证了三晋大地的历史,于是在2005年山西博物院开馆之际,它当之无愧成为该院镇馆之宝。“鸟尊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奠定了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国家为了打造和宣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文明,不遗余力。作为山西代表团,当然要把最珍贵的‘家底’呈现出来,也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公众了解山西、走进山西。”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鸟尊”出土的114号晋侯墓曾经过盗墓者破坏,鸟尊出土的位置比较接近盗洞,出土时鸟喙已出现残缺。在鸟尊的尾部,大象鼻子的中间部分也出现了缺失,后经北京大学专家拼合、除锈、复原,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略显遗憾的是,因为鸟尊尾部象鼻子中的一段存在缺失,自鸟尊修复完成后,认为鸟尊的尾部象鼻应该向外翻的声音一直存在。庆幸地是,在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晋侯墓地持续进行文物修复和整理过程中,发现了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最终在这两年完成了对鸟尊最后的修复,如今我们在博物院里看到的鸟尊,已经是完美合璧之身了。
一件器物,见证经过历史,鸟尊自然当仁不让,也正是因为它的珍贵,早在2013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鸟尊日后就不能出国展示了,但是在国内的重要场合里,会见宾朋还是可以的。山西晚报记者对鸟尊出土之后的几次外事活动予以整理:
第一次,2002年,鸟尊赴上海博物馆展示,这也是鸟尊自出土修复后,首次在博物场馆进行展示。
第二次,2008年7月29日至10月7日,作为北京奥运会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序幕,山西共有6件国家一级文物送展,鸟尊与“玉组佩”“刖人守囿车”“龙形觥”等器物一起,作为山西文物界的代表为北京奥运献礼。
第三次,2018年4月28日至5月7日,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鸟尊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中亮相。时隔18年,重游故地,是缘分,更是对昔日文物发掘和修复者的“感恩”。与此同时,它也终于迎来了象鼻尾巴中间那段缺失的部分。
鸟尊此次去郑州赴约,也将成为它的第四次“出差”,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山西珍贵的文物遗存,更是对晋国历史文明的呈现,对黄河流域文化的最佳展示。
“五一”,如果你去山西博物院看不到鸟尊,别遗憾,半个月后,它将归来。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