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份,对于张涛来说,是最享受也是最忙碌的日子。
这个四月,他所创办的书声琅琅“少年百家”讲堂联合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刚刚做完了两场最美读书月作家见面会。见面会邀请来了作家蒋殊,讲述她写给孩子们的红色经典《回望1949》;以及《语文报》的资深主编路静文,与孩子们聊民国文学大师的故事。
从2013年开始,类似这种对孩子有影响的公益读书会,围绕中小学生展开的有意思、有意义的读书活动,一直在继续。有时候是请作家来说,有时候是他自己来讲。八年的坚持不容易,八年来的收获也是可见的。
他从而立到不惑;女儿七七也由一个七斤七两的婴儿,变成了五年级的大姑娘;书声琅琅的微信群也成了四处开花的少年书房。
一个孩子出生改变了一个父亲
说到书声琅琅源起,跟一个孩子的出生有关。张涛说:“是女儿七七的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打从她能说话起,张涛就陪她讲故事,读绘本。三岁那年,张涛第一次带女儿去书店。“当时刚发了绩效工资,大约1万出头,我还挺豪横地跟她说,你喜欢什么书,尽管选,老爸给你买!”女儿慢悠悠地绕着书架转了一圈,指着摆满绘本的一排柜子跟他说:“爸爸我都喜欢。”张涛傻眼了。“我悄悄地问售货员,这一排下来得多少钱,她说得1万多。这笔钱本来是留给过年用的,后来咬咬牙说,那就都买了吧,后来光这些书就整整打了8个大包!拉回家里后,又为此做了三个书柜才放下。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的孩子到现在的读书习惯都是很好的,对于读书,她有着自己的规划和喜好。”
一个读书群聚集了一群爱诵读的孩子
七七三岁那年的冬至,张涛创建了第一个书声琅琅微信诵读群,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微信读书群。2013年下半年,微信才有了群功能,大家只是在里边聊天、侃大山,但凭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意识到微信群里用语音诵读经典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尝试。张涛说:“只看书,知识吸收率只有20%多,而发声读是关乎到眼、脑、口、耳综合的认知活动。”同时,对于孩子初始阶段语感的培养,学习力、坚持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书声琅琅,从此开始。
张涛每天在微信群里领着孩子们诵读,这种学习方式很快就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快速在太原市的小学生中间流行开来!“每日诵读,不亦乐乎”,每个孩子每天朗读前,都会先读这样一句口号。“算是一种仪式感吧,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延伸。”张涛说,他带领书声琅琅的第一批孩子进行公益诵读,经过整一年的指导。一年之后,这些孩子的读书习惯已经非常好、积累量也足够了。张涛又给予了他们新的职责:“学习能力要提升,需要担负责任,做读书发起人,我希望你们做书声琅琅的种子,把诵读的好习惯传播出去。”于是一个发起人建了一个群,一个群很快就变成了40多个群,人数最多的时候,大约有三四千人在书声琅琅的各微信群里诵读,从早到晚,书声琅琅,此起彼伏。
张涛更是乐此不疲,每天早上由原来的6点起床,又提早了半小时。早上5:30开始备课,讲《论语》《诗经》、国学历史、经典名著,6点的时候开始在各个群里轮流发语音,中午检查正音,晚上总结表扬。
一种坚持引发了一群人的读书兴趣
为了对大家负责,对得起这份信任,四五十个群的海量信息,张涛要逐条阅读。有些是家长要求及时点评孩子诵读的,说如果不点评,孩子读得没动力。还有的家长提出各种教育问题:可以推荐几本书吗?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如此种种,你一言、我一语,回答起来往往是耗时耗力。张涛因此把自己累病了,为此还住进了医院。
“每日诵读,不亦乐乎。”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加入到了其中,但困惑也随之而来。一边读书,张涛一边思考,“咱们这个群是不是光诵读就可以?”“怎么读书才更有用呢?”这两个问题,家长们提得最多。当时群里的孩子们阅读的内容有的是张涛推荐的,也有的是学校要求阅读的。
带着各种困惑,张涛静下心来,继续读书生活。除非特殊情况,每天早上5时30分左右起床,认真读一个半小时的书。要解决实际问题,光在书房里读书显然是不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涛与教育专家、推广阅读的老师专家多方交流,他还去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取经,最后去了人文气息浓厚的江浙,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
2015年立春时节,书声琅琅各微信群选派代表联合组织了第一场线下读书活动,参与学生达200多人。由于受到媒体的关注,那年的读书日《山西晚报》对张涛的事迹进行了特别关注。此后《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等媒体都对书声琅琅的活动做了跟进报道。2015年9月,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太原举办期间,张涛和孩子们获邀参加了盛大的开幕表演,并获得了山西省首届最美读书人的殊荣。从此之后,每一年的读书节,都有一场“读书盛宴”呈现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2017年,张涛帮孩子们出了一本纪念册,记录了自己关于读书、学习的思考,并按24节气的节奏,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年的读书规划和行走计划。希望出版社的编辑看到后,联系张涛,与他合作推出了《少年读山西》。谈及这些年的收获,张涛一脸骄傲。有了这样一套书打底,坚定了他研发阅读课程的信心。他觉得故事是语文的核心,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思维方法等都可以通过故事这个点打开、沉淀、内化。他说,新时代的孩子都是喂着故事长大的。2017年,“根据我对语文的理解,开始研发《故事语文》的系列丛书,连续三年,出了十五本读物。”
2019年,部编版教材全国普及之后,越发印证了“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的分量。
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就像“微信”等应用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系统更新,“书声琅琅诵读群”也是一样的,在大家都养成了“每日诵读,不亦乐乎”的习惯后,张涛开始引导大家进行有条理的阅读。他把孩子们的读书任务升级为“书虫计划”,可以挑战、可以过关,张涛希望把阅读变成一件好玩有趣的事。
一个孩子的梦想成就了一座座快乐的书房
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个执着于梦想的人。2016年,张涛的女儿七七该上小学了,作为父亲的他要帮女儿实现这样一个梦:要有彩色帐篷,要有蘑菇房,要有满眼绿色,当然更要有大大的书柜,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梦开始的地方是一本叫《窗边的小豆豆》的书,女儿五岁时,他陪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父女俩对书中所描述的电车教室念念不忘。从此,他便开始想着要为女儿打造一个梦幻中的“巴学园”。七七可以在这里写字、读书、唱歌、画画、和小朋友做游戏……这么好玩的地方当然得有个好听的名字——“小豆豆上的学校叫巴学园,我们这里就叫‘七学园’吧。”张涛说,“我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我想,这应该也是作为爸爸,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此后少年书房花开四处,陆续又合作创建了蹊学园、贯中书园、南书园,直到现在的书声琅琅时光岛。孩子们需要一方属于他们的幻想天地,根据书中描述造景,沉浸式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是别有一番体验的。
张涛认为,阅读是需要仪式感的。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古人读书,讲究焚香沐浴、品茗闲吟,追求萧然自远、悠然自足的境界。现代人也许做不到这些,但也应该在一座书房里,手洗得干干净净,端坐而读,而不是随随便便拿起一本书就翻,不想看就扔在一边,书页折了也无所谓,这样的阅读习惯是会影响阅读效果的。书声琅琅的孩子们可以在少年书房认领一个书格,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放什么书由自己决定,所有来书房的孩子都可以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看完还回来就可以。
张涛希望通过一系列有仪式感的活动,来增加孩子们阅读的责任感、归属感。“每个家庭的存书毕竟有限,买书要花钱,选书也不专业,我希望通过书声琅琅,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套‘在哪读,跟谁读,读什么,怎么读?’的解决方案”。张涛是要把教孩子们读书这件事做到极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会离开“书声琅琅”,他们养成的读书习惯会丢掉吗?
张涛说,发起“领读者计划”,创建“少年书园”等,就是为了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读书发起人的责任担当。同样,家长的示范和引领也至关重要,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家长。书声琅琅中也有好多家长,从开始发声到现在,随着孩子们毕业升入更高阶段的学校,不断的坚持了下来。这期间,不光孩子们在读,家长也跟着一起读,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时光更替,书声琅琅少年书房花开四处,藏书万卷,带领数以千万计的孩子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其中第一批学员郭佳思于2019年考入了北大;李昳萱是2020年山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王璐瑶于2021年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芯片专业研究生……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都在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
在张涛看来,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一本又一本书,记录着不同的世界。每个世界里都有孩子们要探索的知识。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本身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和更美好的世界。”他说:“书把我们心中的美好唤醒,又赋予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