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访谈

柳下挥:因为喜欢它,你关注了文物,这本书就有了意义

  •   修最珍贵的文物、猎最隐蔽的赝品、破最揪心的悬案、谈最甜蜜的恋爱。阅文人气作家柳下挥新作《猎赝》近日上市,古董、文物和修复师,再一次回到受众视野。听到《猎赝》这个名字,以为是一部有年代感的小说。读过之后发现猜错了,这是一部以古董文物修复师为主题,穿插着悬疑的都市小说。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热,人们终于可以一窥故宫内部的奥秘。原来在游人如织的观光区外,有若干甘于寂寞和奉献的职业修复师,他们凭借高超的手艺让古老又精美的器物重新焕发生机,得以以最佳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这部纪录片正是作者柳下挥创作《猎赝》的初衷,他希望用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注意到文物修复和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文化可以传播开去,传承下去。
      柳下挥,是中国网络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在首届网文之王评选活动中位列十二主神之一,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都市情感奖的网络作家。代表作有《同桌凶猛》《天才医生》《猎赝》等。2019年,《猎赝》首发连载于起点中文网,上线一个月后就获得了百万的推荐票,上架首订过万,连载八个月获390+万推荐。为了更好地更专业地呈现《猎赝》,柳下挥阅读了大量专业性的修复和鉴定书籍,也在网络上找了众多的修复案例;采访了各大博物馆的修复师和非遗传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去参观了敦煌未开放的区域,现场观摩修复师傅修复壁画。
      《猎赝》出版之际,柳下挥接受媒体采访,他说: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因为喜欢这本书,书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段剧情、一段话,就有可能喜欢上一件古董、一件文物,或者一种修复手法,进而去关注中国的珍贵文物和文物修复师们,那么《猎赝》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变得更深远且有意义了。
      我希望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
      山西晚报:为什么从文物修复这个比较冷门的切入点写小说?
      柳下挥:当时准备写这本书,在收集素材的时候,刚好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大火的时候,纪录片爆火,是破圈层的存在。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和展示。我本人也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就决定写一部以文物修复为题材的小说。
      山西晚报:《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确给文物保护带来了一些变化。
      柳下挥:是的,因为这部纪录片,我写了一本小说,我觉得这个纪录片出现之后,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人,大家一起用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做文物保护或者文物宣传推广这样的事情。
      山西晚报:《猎赝》是以文物修复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内含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古董行业内幕并且伴随悬疑的剧情,你是如何决定将传统文化、古董行业和悬疑元素结合在一起的?
      柳下挥:修最珍贵的文物,猎最高明的赝品,破最揪心的悬案,谈最甜蜜的恋爱。我希望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讲述文物鉴定和修复的故事。悬疑元素增加小说之趣味性,而传统文化增加小说之厚重感。
      山西晚报:将年轻人容易接受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化结合,是为了迎合年轻人?
      柳下挥:因为我自己也是年轻人,曾经想过我写出来的小说至少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然后才能够让更多的小伙伴们喜欢。我希望年轻人看到的东西很时尚、有质感,如果还能有一些想象力,那就更酷了。
      我要写一群像胡杨树一样的人物
      山西晚报:书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修复知识,你为此做了哪些准备?用了多长时间?
      柳下挥:第一步是收集资料,阅读了大量专业性的修复和鉴定书籍,也在网络上寻找到了众多的修复案例,在写作的过程中优中选优。第二步是采访各大博物馆的修复师以及非遗传人,着重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第三步是实地走访,去感受,去观摩。我去了很多博物馆看文物,去听它们的故事,感受它们的情趣。譬如为写《猎赝》的第三卷青铜人头,特意飞到成都去看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我的书桌上就摆着一只在景区买来的青铜人头纪念品,每天看着它来进行写作。为了写壁画修复,我去了敦煌,进入莫高窟未开放区域,现场观摩修复师修复壁画……每写一样文物,我都希望能够近距离地去了解它、感受它。那样写起来才具有别样的情感,也让人更有代入感。
      山西晚报:《猎赝》提到很多次敦煌壁画,为什么?
      柳下挥:我为了写这本书,专门去敦煌做了点事情,也采访了一些老师,包括去一些正在修复的洞窟里面参观,触动特别大。一些老艺术家、老师傅们,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
      山西晚报:看他们修复壁画,让你特别难忘?
      柳下挥:我去敦煌的时候,去他们正在修复的洞窟里看了一下,因为敦煌是在石壁上抹泥,抹上泥再作画。我进去的那个洞窟,它特别单薄,而且凸起,泥皮都已经脱落了,一幅画你已经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模样,只剩局部残留的一部分,得需要修复师一点点去点药水,一点点去把它抹平,用自己的手艺妙手回春,才能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美轮美奂的壁画。
      山西晚报:去敦煌还有让你既难忘又感动的事吗?
      柳下挥:我记得当时去敦煌的时候,刚下飞机,在车上导游指着窗外说:你看那是一种什么树?我说不知道。他说这是胡杨树。他说这个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当听了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脑袋轰一下炸掉了,我就觉得我要写一个这样的人物,我就要写一个这样的文物修复师。
      山西晚报:所以《猎赝》中的许多人物有胡杨的精神在里面?
      柳下挥:是的,说胡杨树的那几句话,我觉得就把这本书的根立住了,精气神一下子就找着了。就觉得我要写这样的人物,写这样一群人。
      没有感情戏的小说是没有灵魂的
      山西晚报:《猎赝》中的主角有一个家传的锦上添花的修复手法,这个是从哪儿获得的灵感?
      柳下挥:当时新闻经常看到一些古董或者寺庙,本来是传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古董寺庙,被他们修得花枝招展,各种绚丽。我觉得修复它可能是要有一种,不算是锦上添花,至少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二次破坏。所以我就直接把主角所拥有的一项修复手法自己命名成“锦上添花”。这也是对这整个行业的美好寓意。我希望每一样修复的古董文物,包括寺庙之类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修复。
      山西晚报:我们一直在说修复的问题,对普通观众而言,会有两种观点,一种叫修旧如旧,一种叫修旧如新,您觉得哪个更好一点?
      柳下挥:有些古董已经破碎得不成样子了,比如一个木架子,根都断了,或者一个很名贵的瓷器都碎裂了,它在那已经变成一堆碎片了。这些东西怎么办,它是要修复的,它是要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来把它重新立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得看实际情况来决定。
      山西晚报:曾写过《天才医生》《终极教师》,《猎赝》又围绕文物修复展开,为什么偏爱费力的职业小说?
      柳下挥:我很喜欢中国的诗茶剑道中医太极绘画等传统文化,《天才医生》写的是中医,《终极教师》写的是太极,《猎赝》写的是文物修复。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辛苦。看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性资料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痛苦的,看完就忘,忘了再查,但是看到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仍然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山西晚报:为什么要在《猎赝》这样职业性强、传统文化厚重的小说里加入甜蜜的情感篇幅?
      柳下挥:《猎赝》的剧情极其烧脑,多重反转,太过虐心,所以希望能够用一份甜蜜的情感让读者缓过那口气来。于我而言,一部没有感情戏的小说是没有灵魂的。包括我自己看小说看剧看电影的时候,也特别期待爱情戏的呈现。好的爱情戏是锦上添花,是人间疾苦的那一口蜜糖。
      我的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新的出发
      山西晚报:对于文物修复领域来说,你觉得网络文学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柳下挥:我觉得有人物可以代入,有情感可以寄托,有悬念可以勾魂。读者可以因为喜欢一本书、一个人物角色,或者说是某一段剧情、一段话,他就会喜欢一件古董,一件文物,或者一种修复手法。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把它具体化、立体化,就是让大家记忆更深刻。他们喜欢是发自内心真真正正地去喜欢,才会推广弘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件古董、一件文物,或者是一种修复手法。
      山西晚报:《猎赝》被不少粉丝评价为“最具改编潜力”的小说之一,对影视剧改编有期待吗?
      柳下挥:我希望能够保持人物的特色和剧情张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加分。小说是从0到1,而改编是从1到8或者9。当然,也有可能做到3或者4。
      山西晚报:您曾有小说改编成了漫画,对作品改编成漫画有什么想法?对漫画和影视剧的改编是如何看待的?
      柳下挥:小说有着良好的故事框架和情感基础,编剧在此基础上进行削减或者添加。专业团队找最合适的演员和导演,每一个环节都用尽心思。不管是漫画改编还是影视改变,我都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这么用心的对待。
      山西晚报:如今网络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内容容易同质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持续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柳下挥:那要更广泛的阅读体验,看小说看剧看电影。看得多了,才能够知道别人是怎么处理的,而自己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或者微创新。如果闭门造车,埋头苦写,而不知道抬头看世界,反而更容易写出同质化的作品。
      山西晚报:创作十余年,对网络文学作品的理解有何变化?对自己的创作有没有新的想法?
      柳下挥: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已经到来,写出更好的小说,能够让读者记忆更长久的小说,这是我的理想和目标。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每一本新书都是一次新的出发。
      山西晚报:随着读者群的年轻化,未来会调整创作方向吗?
      柳下挥:会调整,但每一次调整都应该是我想写的,以“我喜欢”为前提。倘若自己都不喜欢的故事,更不可能会得到年轻读者的喜欢。不要迎合,要融合。
      山西晚报:未来还想尝试什么题材的小说?
      柳下挥:我想写历史、写科幻,也会写涉及其它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只要有好的灵感,我都愿意去尝试。我不怕辛苦,更不怕冒险。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猎赝》书摘
      青铜人头四步修复法
      今天和林初一约好了,江来要开始对那尊青铜人头像进行检验修复。脑袋都断了的青铜人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修复成功。关键是,青铜人头没有头,那还能叫青铜人头吗?
      林初一站起身来,说道:“走吧,我带你去看青铜人头。”
      青铜人头并不好看。
      这些人头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耳朵上有穿孔,应该是用来佩戴耳环的。人头表面上镶有一层金箔,就像是戴着一张黄金面具。可惜的是,这具青铜人头像却从脖颈处断裂成两截,巨大的头颅和细长的脖颈分别躺在柔软的丝绸上面。
      “能修吗?”林初一一脸忐忑地问道。
      她知道这具青铜人头像看起来损坏极其严重,但是她之前没有询问过别的修复师能否修理,如果有一个人足够可靠的话,那个人就是面前的江来。
      江来没有回答,只是围着那只青铜人头不停地转圈。转了好几圈之后,才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想到了四种修复方案,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使用哪一种修复方案更加合适。”
      “你不用给我介绍四种修复方案。”林初一看向江来,她对面前这个男人有着百分之百的信任,“你只需要告诉我,你选择哪一种就好了。”
      江来看向林初一,说道:“我准备用四种修复手法来修复这尊青铜人像。”他伸手指着头和颈的分裂处,说,“这里断裂严重,头和颈完全分割开来,普通手法难以达到修复效果,我需要用‘锡焊法’把它重新融合在一起。就是利用青铜器断口的金属性,将烙铁加热,衔挂焊锡进行焊接,使破残铜器复原。你就把它想象成我用502胶水把两块青铜给粘在一起好了。”
      “第二步,需要用到‘器形打制法’。”江来知道林初一对青铜器件的修复不甚了解,索性将其解释个清楚明白,“根据铜器残缺平面大小,剪下相似的紫铜片材,加热后利用紫铜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用特殊形状的长锤捶打出补配原器的器形,再补配破残青铜器。其实就是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地方进行修补,难点在于能否找到相似的青铜材料。材料不同,甚至质地不同,修补的结果自然也不甚相同。最好的办法就是同代同款的材料。”
      “第三步就是花纹雕刻法,用自制的錾刀,按照已摹绘好的花纹轮廓,用锤击加压法进行雕刻,对照原器花纹,反复重刻、磨锉,直至花纹和原器花纹一样精细为止。这尊青铜人头像的五官轮廓和黄金面具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所以,我需要按照现有的模样仿造出一模一样的花纹纹理。”
      “最后一步‘作假锈法’。用漆类和各种粉末型非水溶性颜料调和成各色漆浆和漆泥,参照青铜器本身腐蚀程度,做出形象相同的‘地子’和‘锈型’,掩盖青铜器修复的痕迹。”他端详着眼前这只断裂成两截的青铜器件,沉声说道,“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从来都不曾被修复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28期

    • 第2021-04-27期

    • 第2021-04-26期

    • 第2021-04-25期

    • 第2021-04-24期

    • 第2021-04-23期

    • 第2021-04-22期

    • 第2021-04-21期

    • 第2021-04-20期

    • 第2021-04-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