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员故事

长治市交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高峰

百姓一天天富起来 他的工作越干越有劲

  •   天蒙蒙亮,30来岁却花白了头发的张高峰穿过村里成片的辣椒产业田,径直向村南边即将投产的富盈食品厂走去。每天清晨从宿舍散步到工厂,是张高峰一年多养成的习惯。百姓一天天富起来,厂房一天天盖起来,身为交漳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张高峰,工作也是干得越来越有劲。
      一直以来,长治市交漳村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土地等因素,村民收入微薄,被列为贫困村。2018年5月,张高峰被长治供电公司派驻交漳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当地政府和供电公司的支持下,他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带领村民学技术、搞产业,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养殖种植规模化,交漳村在当地小有名气,顺利实现招商引资,村民的好日子也跟着来了。
      种植+养殖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村里贫困户56户,除去因病致贫的16户外,缺技术、缺资金、缺土地致贫占了绝大多数。留守村里的乡亲们年纪偏大,地里大多种点儿玉米,任其生长,省事儿,却不挣钱。
      交漳村位于沁县轱轳河畔,具有天然的水资源,村民土地集中,适合集体种植……一经分析,交漳村优势鲜明,张高峰和村干部踏上外出考察之路。在考察过程中,张高峰及时对接当地扶贫办,和村干部经过反复商量,一张“种植+养殖”的蓝图逐步清晰。
      种植方面,联系上游企业,发展高粱、辣椒、油用牡丹等“订单种植”,即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村民代为种植,产出的作物再由企业以市场价收回。2019年、2020年两年内,村集体先后与晋汾高粱公司、长治市红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开展特色种植。2019年底,全村“订单种植”达到60余亩,总收入18万余元,到了2020年底,规模达到近100亩,收入近30万元。
      “2019年的时候,我还不是很相信,也不太会种,就种了一亩高粱、一亩辣椒。没想到光这两亩地就挣了差不多6000块。”村民李会英介绍说,“第二年,我会种了,就又多种了两亩,到年底收了10000多元。和当年只种玉茭完全是两种光景。”
      “村民越来越有信心,种出来的作物质量有保证,企业也更信赖我们,合同就越做越长。”张高峰信心满满。
      养殖就有所不同。虽然家家户户都零星养着几只牛羊,但是始终不成大气候。张高峰和村委一合计,决定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将大家的牛羊集中养殖,每年给予分红。这样,每家一两头,变成全村100多头,规模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们村从2018年初的100多头,养到了2019年的300头。2019年底大家平均分红都在2000块,2020年底又翻了一番。”村长许平孩介绍,“不仅养牛羊,为了充分发挥村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治供电公司还为村里捐赠了一座鱼塘,支持村里养鱼。”
      供电公司员工自掏腰包为村民提供硬件服务
      张高峰所在的沁县供电公司全体员工集资4万余元,硬化文化广场200余平方米,为村里建设爱心超市一个,村民可以通过参加村里清洁工、宣传员等公益岗赚取积分,在超市里兑换生活用品。村里有了卫生所,药品、医疗器械一应俱全,医务人员还对全村医疗档案进行管理,时刻关注大家的健康状况。
      实际上,近几年,由于交漳村规模化的种植养殖远近闻名,有不少厂商跟村委会沟通想在村里落户盖厂。村委会向县扶贫办咨询建议后,最终选择当地企业富盈食品加工厂合资办厂。
      除了每年两万元的土地租金外,村集体每年分红4万。同时,富盈食品加工厂建成后,优先雇用村内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平均月工资2000元,保障村民的稳定收入。截至2020年底,交漳村村民的平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
      “生活有保障,增收有门路,我相信我们村一定能一步一步振兴起来!”张高峰信心满怀。

      山西晚报记者 贾蔚然 通讯员 马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9期

    • 第2021-05-08期

    • 第2021-05-07期

    • 第2021-05-06期

    • 第2021-04-30期

    • 第2021-04-29期

    • 第2021-04-28期

    • 第2021-04-27期

    • 第2021-04-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