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国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 老年人超2.64亿

我省总人口34915616人,占全国人口的2.47%

  •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山西省的相关人口关键数据也随之出炉。总人口34915616人,占全国人口的2.47%,比2010年下降0.2%。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0.99%,女性占比49.01%。在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占比16.35%,15岁至59岁占比64.72%,60岁及以上占比18.92%。在受教育方面,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为17358人,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为16485人,初中教育程度为38950人,小学教育程度为19506人。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普查结果表明,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
      宁吉喆表示,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据介绍,今后我国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综合新华社、山西日报新媒体

      解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十大看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5月11日发布。10年来,我国人口有哪些变化?“全面两孩”政策给力吗?老龄化进程加快了吗?我们一起从数据中找答案。
      【数据1】14.1亿人:增速放缓,平稳增长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67390人,占8.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
      增速放缓,平稳增长,是我国总人口状况的主要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宁吉喆说,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数据2】2020年总和生育率1.3: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数量快速回升。”宁吉喆说,生育政策调整成效积极。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从生育孩次看,2014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宁吉喆说,2018年以来出生人口的数量有所回落。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个规模仍然不小。
      宁吉喆说,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宁吉喆认为,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数据3】平均每户2.62人:家庭越来越小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减少0.48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以及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宁吉喆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家庭户规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影响很大。我国从传统的几代人大家庭逐步发展为更多小家庭,无论对养老还是育儿来说,代际家庭支持功能将弱化,也意味着需要更多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政策支持。
      【数据4】10年减少1101万人:东北人去哪了
      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10年前减少1101万人。
      宁吉喆表示,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攻坚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人口有较大吸引力。“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宁吉喆说,新一轮振兴计划必将带来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新变化。
      【数据5】男女性别比105.1:逐渐趋向正常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宁吉喆说,“从新生儿的情况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贺丹表示,性别均衡发展是人口结构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方面的进步。
      【数据6】老年人超2.64亿:挑战也是机遇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和5.44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宁吉喆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数据7】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超2.18亿:人口素质更高
      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普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宁吉喆表示,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
      【数据8】“城里人”增了2亿多:城镇化率还会上升
      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表示,城镇化率提高较快,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体现,也是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的结果。预计城镇化率还会保持上升趋势。
      【数据9】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户籍束缚减弱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88.52%。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92.66%和69.73%。
      贺丹说,人口流动趋势明显,人户分离人口增长,体现出户籍对人口流动的束缚正在减少,人口流动更符合市场原则。
      李晓超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人口将会更加有序合理流动,形成经济社会和人口流动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数据10】人口平均年龄38.8岁:和美国差不多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
      宁吉喆表示,总的看,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年富力强。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是38岁,和我国的水平差不多。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绝对量较大,但就业压力也不小。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解决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新华社

      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中国还有人口红利吗?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还有人口红利吗?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0年前相比,中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国人口红利似乎正在全面消退。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指出,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力资本得到改善。这一时期储蓄率高,资本积累率和回报率高,人口红利成为史无前例的经济高增长源泉。
      但2010年之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提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变量发生改变。受此影响,蔡昉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自2012年以来逐年放缓,2012年至2019年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降至6.96%。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会有人口方面的红利吗?综合分析,尽管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衰减,但未来中国经济或仍在三个方面有人口相关的红利。
      其一,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较大,劳动力供给潜力有待继续挖掘。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指出,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中国正在通过改革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指出,一方面中国逐步放宽生育政策,2013年中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推出“全面二孩”政策。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另一方面,稳妥推进延迟退休也成为延续红利的一项重要政策。李长安认为,中国60-64周岁的老年人力资源有近8000万,如果能够将这部分人力资源挖掘出来,将有助于缓解社保养老压力,增加劳动供给。
      其二,劳动力的地域和产业转移会产生巨大红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此前表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时,劳动生产率会相应提高,这也是人口红利相当重要的一个来源。
      他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左右,但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低于5%,换言之,未来中国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制造业还有巨大空间。此外,林毅夫指出,中国制造业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进一步转到技术密集型,这个过程产生的附加值会不断提高,同样会产生红利。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未来应通过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让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更自由,改善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让劳动力向增加值更高的产业流动,如此可以使人口要素更好推动经济增长。
      其三,人口素质提高,将创造二次人口红利。
      蔡昉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行。虽然传统人口红利衰减,但可以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其关键就是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改善各个年龄段人口特别是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并依托这个庞大的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此番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达到了3.85亿人,占比为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3.61%,也比2010年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曾玉平指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据中新网

      延伸
      其他国家如何“摸家底”?
      人口普查是一国掌握本国人口增长、构成、流动等情况的必要手段,全球许多国家都会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尤其是人口大国。频率上,有的5年一次,有的跨度则为10年。各国人口普查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尽量准确地摸清情况,并根据人口状况制定发展策略,是“摸家底”的重要手段。
      印度:出动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系统
      2021年,恰逢印度每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这也是这个人口大国历史上第16次人口普查。印度通用的人口普查表中,共29大类内容需要填写。由于印度各邦语言文字大多不相同,在相关纸质资料,例如普查表和填报说明方面,要用多达16种语言印制。
      另外,由于印度很多大城市都有贫民窟,这些贫民窟规模有的很大,有的较小,整体人口流动性很强。对于这类流动人员,难以用院落一家一户来界定。
      为避免漏报错报,印度的人口普查员揽上了“苦差事”,他们不仅要面对种姓制度带来的区别对待问题,还要克服信仰方面的障碍,甚至在一些冲突频发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摸查人口状况,工作实属不易。普查员们还会拿着卫星地图划定范围统计,有时,还要动用无人机和实时卫星定位系统协助。
      美国:人口普查影响众议院席位变动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如何才能统计清楚居住在其境内的每个居民?每十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人口普查局,都会尝试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自1790年以来,美国每十年都会收集一次人口普查信息。每次人口普查,均在尾数为0的年份进行。这来源于美国宪法的强制规定,同时,也需要通过人口普查,来确定每个地区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
      189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开始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当时,美国人口普查局研制了一种新的电器设备。人口普查工作者在合适的位置为每种答案打孔后,该设备可以累计问题的答案。答案卡片随后被送入这种用于统计结果的设备中。这种设备的体积庞大,但在那个时候,却被认为非常先进。任何能够加速人口普查进度的工具,都被认为是意义重大的,因为部分普查结果,必须在人口普查日后的9个月内准备好。
      之后,计算机技术在处理人口普查数据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采用的主要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据收集系统。该系统设计用于控制“易于参与者回答”的人口普查表的使用。人口普查局运用美国国家处理中心的能力,并与运营三家处理中心的多家承包商进行合作,这三家数据中心负责提供数据收集功能。
      2021年4月26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了该国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结果显示,过去十年,美国人口增长7.4%至3.31亿人。该增速为该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面对美国人口增长缓慢,专家认为,这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显示出移民美国人口数的减少等。
      俄罗斯:将首次数字化还会翻译成中文
      俄罗斯的人口普查原定于2020年10月实施,目前已被暂时推迟至2021年9月进行,准确时间将由政府法令确定,初步结果将于2022年公布。上一次俄全国人口普查,在2010年10月14日至25日展开。据当时的普查结果,俄罗斯人口为142905200人。
      据此前公布消息显示,俄此次将首次采取数字化方式开展人口普查——所有统计员将配备装有电子问卷、制图等应用程序的平板电脑,大部分数据将以数字形式收集。
      另外,人口普查文件将被翻译成俄罗斯六种民族语言,以及四种外语,包括中文。
      日本:疫情期间调查避免接触
      2020年9月,日本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启动,初步调查结果或在2021年6月公布。该次调查以日本所有人为对象,包括在日本的外国人,就截至2020年10月1日的家庭组成情况、居住期、5年前居住地、就业情况等总共16个问题,进行询问。
      由于正值新冠疫情,日本在此次调查中,尽可能地避免接触。在约61万名调查员向各户发放调查问卷时,会将问卷投进邮箱,再通过对讲机介绍宗旨和内容。之后,民众以网络和邮寄方式回答。
      如果人们未通过网络或邮寄方式给出回答,调查员将再度上门回收调查问卷。
      巴基斯坦:曾中断19年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该国每10年要进行一次人口普查。该国历史上分别于1951年、1961年、1972年、1981年和1998年,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但由于受到缺乏资金、政治纠纷和没有足够军力保证普查人员安全等因素影响,1998年人口普查完成后,巴基斯坦的第6次人口普查被长期拖延。
      2017年3月15日,巴基斯坦时隔19年再次启动大规模人口普查。巴政府为此投入近30万人力,人口普查在巴全国63个地区展开。巴基斯坦统计局将该国划分为约16.8万个普查区块,每个区块包括250至300所房屋,由一名人口普查员负责展开调查,并有一名巴基斯坦军人陪同。
      2018年12月,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巴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全面措施,控制该国人口“过快增长”。据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数字,该国当时约有2.07亿人口。
      联合国: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
      2019年6月17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5亿;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但未来数十年内,预计人口增速将减缓。
      这份名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报告称,未来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半数集中在九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预测,印度将在2027年前后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中新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1期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9期

    • 第2021-05-08期

    • 第2021-05-07期

    • 第2021-05-06期

    • 第2021-04-30期

    • 第2021-04-29期

    • 第2021-04-28期

    • 第2021-04-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